5月28日至29日,以“構建CCUS國際合作網絡 引領能源綠色革命創新”為主題的第三屆CCUS國際會議暨中挪綠色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會議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國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創新合作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碳中和與氣候變化驅動綠色轉型”教席、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及中關村綠色礦山產業聯盟主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油氣資源與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碳捕集利用封存國際創新研究院、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清華大學安全科學學院等單位聯合承辦。會上舉行了2025CCUS科技創新優秀案例頒獎儀式。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陳其針,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教授李陽,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李根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教授劉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張來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Derek Elswort,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閆勇,阿爾伯塔大學教授曾宏波,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教授程玉峰,西湖大學云谷教授楊濤,挪威科技大學教授鄧立元,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兼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王震,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科學家、總地質師、教授王香增,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氣候變化處處長張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校長劉植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校長張廣清等近50名嘉賓以及近500名高校和企業學者代表參會。會議開幕式及頒獎儀式由李根生主持,劉植昌和陳其針分別作開幕致辭。
劉植昌在致辭中強調了全球能源轉型與氣候變化的緊迫性以及高等教育在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同時介紹了中石大在綠色轉型方面作出的戰略舉措。他指出,本次會議不僅是為了探討技術前沿,更是為了凝聚全球共識,共謀碳中和未來。陳其針在致辭中強調CCUS是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可或缺的技術選擇,其作用在氣候變化挑戰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更加凸顯。同時他介紹到中國正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攻關和示范項目等方式積極推動CCUS技術發展。他指出,當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碳中和目標下的減排需求與不斷拓展的應用場景也對CCUS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大會主旨報告環節,李陽、Derek Elsworth、閆勇、曾宏波、程玉峰及王香增分別圍繞CCUS發展趨勢及模式、流體注入誘發地震機理與預測、CCUS鏈中的碳計量技術、綠色轉型過程中分子作用力與界面科學、海洋封存二氧化碳材料技術以及低滲致密油氣藏CCUS技術進展作了主旨報告。本場主旨報告由張來斌和張賢主持。
在Engineering國際論壇上,教授劉泉聲、教授袁宏永、教授李清平、研究員王亮、教授董紹華、教授梁志武、總監朱坤鋒、教授Fanhua (Bill) Zeng、副教授Yunfeng Liang、副教授Hamid Emami-Meybodi、助理教授Yanrui Ning分別圍繞CO2礦化封存、激光傳感器監測預警、海洋CO2離岸封存、碳平衡、CO2管道輸送、胺吸收法捕獲CO2、能源公司轉型、CO2驅油、玄武巖碳礦化潛力、頁巖儲層CO2注入以及枯竭天然CO?氣藏回注作了精彩的演講。論壇由程玉峰、宋考平、Hamid Emami-Meybodi和Fanhua (Bill) Zeng主持。
本次國際會議還設立有十三個分論壇分別圍繞中加CCUS技術進展、CCUS能源化工與綠色低碳發展、CO?提高采收率及地質封存、CO?運輸理論與技術、海上CCUS技術、CO?封存利用協同與優化調控、二氧化碳利用與封存過程中的井筒完整性與安全防控技術、二氧化碳增稠與流度控制理論與技術、CCUS人工智能與數模、碳封存潛力與安全監測、CO?壓裂理論與技術、CCUS政策與管理、水-能-糧系統中的CCUS技術進行了更深入的討論。
會議召開期間,中國科學技術部與挪威創新署共同主辦了中挪綠色可持續發展論壇以落實2024年李強總理與挪威首相斯特勒共同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挪威王國關于建立綠色轉型對話的聯合聲明》,深化中挪在綠色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務實合作。來自中挪雙方科研機構、高校、企業代表和專家共計50余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中挪雙方專家學者圍繞綠色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政策、共同關切領域及未來合作方向展開交流討論,分享了各自的研究前沿與實踐經驗。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兩國在綠色低碳技術領域優勢互補,雙方加強溝通交流、推動務實合作是互利雙贏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