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國際創新研究院芮振華教授團隊在《鉆采工藝》發表創新成果,提出全球首個面向CO?利用與封存協同優化的組分模擬代理模型(comp-GPSNet)。該模型通過融合物理機制與深度學習,成功解決傳統三維高分辨率數值模擬計算成本高昂的難題——在PUNQ-S3油藏案例中,模型將計算耗時從數周縮減至數小時,CO?利用率與封存率預測誤差分別低至0.16%和3.13%,為CCUS全鏈條優化提供實時決策支持。
技術突破
當前CCUS項目中CO?驅油與封存的協同優化依賴大量組分模擬,但常規高精度模型需百萬級網格運算,單次模擬消耗超萬CPU小時。comp-GPSNet創新性地將油藏離散為動態流動網絡,引入多組分閃蒸平衡方程(基于Rachford-Rice方程與Peng-Robinson狀態方程)和伴隨梯度優化算法,構建輕量化物理內核;同步利用Levenberg-Marquardt優化器對53個關鍵參數(包括傳導率、孔隙體積、井指數等)進行高效校準,訓練效率較傳統L-BFGS-B算法提升7倍,失配值降低82%。

效果驗證
在法國PUNQ-S3油藏(含1761個有效網格、8口生產井、2口CO?注入井)的測試中,模型僅需160個等效網格即可復現復雜相行為。訓練階段(5400天隨機井控數據)對生產井的產油/氣速率、CO?突破曲線及井底壓力擬合決定系數(R2)均超0.98;預測階段精準捕捉井控策略切換(如定產油轉定井底壓力)引發的流量波動,突破傳統代理模型外推能力局限。
應用前景
該模型已獲中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可無縫集成至CCUS智能決策平臺,實現封存選址、注采參數、經濟性評估的分鐘級優化。團隊正與延長石油合作開展現場部署,推動碳封存成本降低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