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的暑假期間,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烽煙載史 青衿尋蹤”實踐團在專職輔導員梁碩老師帶領下赴山東棗莊、遼寧沈陽、黑龍江哈爾濱及牡丹江等地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
在山東棗莊,實踐團與山東省棗莊市領導專家進行座談,深入探討淮海與魯南地區抗戰歷史與紅色文化傳承;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內感受臺兒莊大戰的恢弘壯烈;走進棗莊市文化館,成員們動手制作木版年畫、棗莊泥塑和陶藝,并參與皮影戲表演,體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遼寧沈陽,團隊深入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從戰俘日記與實物展品中感悟國際反法西斯陣線的生死相守;在沈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閱覽判決書原件,觀看庭審影像,見證審判戰犯的正義歷程。實踐團成員同步錄制紅色微課,以青年視角定格歷史鏡鑒。
在哈爾濱市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實踐團成員對遇難同胞致以深切哀悼;在偽滿洲國哈爾濱警察廳舊址內,成員通過鐐銬刑具與英雄遺物感受趙一曼、楊靖宇等先烈的錚錚鐵骨;走進牡丹江市東寧要塞遺址,火炮陣地與暗堡遺跡揭露日軍罪行,抗聯將士的艱苦斗爭令成員動容。
此外,實踐團走訪慰問多名老兵,向為民族解放事業立下不朽功勛的老兵致以崇高敬意和深切關懷;實踐團前往武警某中隊開展交流學習活動,與三名武警官兵進行座談,共話抗戰歷史與家國情懷,近距離感受新時代武警官兵的忠誠與擔當。實踐團與官兵們共同錄制寄語視頻,青年學子的青春誓言與武警戰士的堅守在國境線上交匯,傳遞出“強國有我”的共同信念。

實踐團成員們表示,必將銘記血色記憶與英雄贊歌,將紅色基因內化為精神坐標,把家國情懷熔鑄為報國行動,以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過硬的專業本領與無悔的責任擔當,奮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青春答卷。
新華網報道網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實踐團赴多省市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新華網 (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