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人才培養戰略,切實提高中亞地區油氣管道本土化運維技術水平,助力中、烏、哈三方能源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應中油國際管道公司邀請,李振林院長率領專家團隊于7月21日至27日赴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和塔什干開展"技術賦能·絲路同行"送教上門專項授課活動。
專項授課:在"技術賦能·絲路同行"送教上門活動中,李振林院長、左麗麗副院長、董紹華教授、熊至宜副教授、孫恒副教授等分別針對“運行參數對超聲波流量計特性的影響研究”、“輸氣管道系統優化與效能提升策略”、“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體系與實踐” “壓縮機組機械結構原理與流量壓力耦合關系分析”和“天然氣處理工藝及放空氣回收技術”開展專題講座。專家授課內容聚焦油氣管道輸送關鍵技術,剖析行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緊密結合油氣管道輸送真實案例,深入淺出解答學員長期疑惑,提升了參訓員工的理論功底和技術水平,授課效果得到了培訓單位和學員的一致好評。
技術交流:在"技術賦能·絲路同行"送教上門活動中,專家團隊還與中哈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AGP)、哈南線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BSGP)、中哈原油管道合資公司(KCP)、西北原油管道合資公司(MT)和中烏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ATG)開展了系列技術交流活動。專家團隊介紹了機械學院在油氣輸送工藝、可靠性管理以及新能源技術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與公司技術管理人員及技術骨干就輸氣管道能效評價、運行參數對超聲波流量計特性的影響、壓縮機組余熱利用以及智能陰保技術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和交流,雙方就長輸管道綠色低碳發展、站場余熱余壓利用、天然氣管道智能調控以及壓縮機組預測性維護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確定了未來長期合作的重點領域。
辦學合作:專家團隊還前往哈薩克斯坦英國理工大學(哈英理工大學)進行交流,參觀了該校在腐蝕檢測、自動控制、機器人技術等領域的先進實驗室,雙方圍繞《天然氣-氫氣混合輸氣管道中泄露特性及檢測方法研究》項目進行了充分交流,并深入探討了未來校校聯合、校企協同開展科研攻關的可行路徑與合作模式。
此次"技術賦能·絲路同行"送教上門活動不僅創新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有力支持了中亞地區油氣管道的本土化運維,而且提升了機械學院在油氣儲運行業的影響力,建立了與中亞油氣管道公司之間順暢的合作渠道,為學院未來在中亞地區開展跨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