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風華】:余老師講黨史故事 | “毛主席為我們牽紅線”
發(fā)布時間:2021-05-06 | | 瀏覽量:
百年黨史,既威武雄壯,又轟轟烈烈,猶如大江大河,洶涌澎湃,滾滾向前。但有時不經(jīng)意地也會碰出些美麗的浪花。這不,“毛主席為我們牽紅線”這朵可人意的小浪花就是一例;可巧的是,它竟落在了我們中石大。
那是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xiāng)韶山。他看到故鄉(xiāng)的巨變,想起犧牲的先烈,當晚夜不成寐,寫下了著名詩篇《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nóng)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第二天一早,他爬上山崗,到父母的墓地掃墓。隨后來到韶山學校視察,并與少先隊員合影留念。
那是一個非常熱烈、生動、親切的場面。毛主席被一群歡樂可愛的孩子們包圍著,沉浸在歡笑的海洋里。一位名叫蔣含宇的小男孩,摘下自已的紅領(lǐng)巾,給高大的毛主席系上;一位名叫彭淑清的小女孩,把一朿鮮花獻給敬愛的毛主席,他們一左一右親切地偎依在毛主席身旁。毛主席問:“你真的把紅領(lǐng)巾送給我啦?”含宇答:“送給您老人家了!”毛主席幽默地說:“那我就把紅領(lǐng)巾戴到北京去,我現(xiàn)在又年輕了,變成少先隊員了!”眾人幸福地笑!就在這一瞬間,著名攝影記者侯波按下快門,拍下了這張歡樂、幸福滿滿的照片。
隊員合影留念(前排主席左右為彭淑清、蔣含宇) 侯波攝
這張題為《毛主席戴上了紅領(lǐng)巾》的彩照,很快火遍全國。著名詩人臧克家為之題詩曰:
毛主席戴上了紅領(lǐng)巾,少先隊里高大的人。
笑的風要把人身撼動,紙面上仿佛聽出聲音。
崢嶸歲月成過去,故鄉(xiāng)山河一片新。
斗爭歷史作背景,方才知道這笑意深。
照片曾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后被選入小學課本。毛主席逝世時,全國各地,隨處可見這幅經(jīng)典照片。
可是,誰也不曾想到,這張照片還成就了一樁美好姻緣。依偎在毛主席身旁的一左一右的男孩蔣含宇、女孩彭淑清,四年后即1963年他們高中畢業(yè)。小蔣考進中國人民大學國政系,小彭則考進我們北京石油學院煉油機械專業(yè)學習。由于有同給毛主席獻紅領(lǐng)巾和這張風靡全國的照片的關(guān)系,他們倆從海淀到九間房,在北京經(jīng)常交往,由相知發(fā)展到相愛,在大學畢業(yè)的前夕建立了戀愛關(guān)系。
大學畢業(yè)后,他們結(jié)了婚,先是在遼寧錦西石油五廠,后到江漢油田荊門煉油廠,最后又一起到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工作。他們因毛主席而結(jié)緣,被稱為“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第一幸運伉儷”;他們也自稱“陽光、鮮花和紅領(lǐng)巾——毛主席為我們結(jié)良緣”。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而后成了恩愛夫妻
2003年中石大五十周年校慶之際,校友彭淑清向母校捐贈珍貴的照片資料。
余世誠,1937年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石油學院機械系,1964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研究生畢業(yè)。曾任我校人文社科部主任,教授。先后講授《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等多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主編了《石油大學校史》、《中國石油高教史》。獲“有突出貢獻教育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發(fā)表論文百余篇,出版《鄧小平與毛澤東》、《史園拾穗》等著作十余部。
(編輯 魏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