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時報報道石大趙震教授課題組在柴油車尾氣催化凈化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發布時間:2010-09-30 | 來源:科研與設備處 | 作者:郭慧 | 瀏覽量:
近日,科學時報以“基礎研究助柴油車改善‘黑大粗’–– 柴油車尾氣催化凈化基礎化學問題研究取得進展” 為題報道了中國石油大學趙震教授課題組正著手解決柴油車尾氣催化凈化過程中的重要基礎化學問題,并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在其“基金要聞”專欄中對這一報道進行了轉載。這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次在其官網上對石油大學的科研成果進行重點報道。此外,人民網、中國環保網等多家網站進行了轉載。
柴油車的能量熱效率比汽油車高出15%,柴油發動機比汽油發動機平均省油30%,與汽油車相比柴油車的最大優點就是更省油,但柴油車本身存在著黑煙滾滾、噪音震天的“黑大粗”等環境問題,使得柴油車成為汽車產業發展中的弱勢群體。在能源日趨緊張的今天,如何解決柴油動力車存在的黑煙滾滾、噪音震天的“黑大粗”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863”項目的持續資助下,中國石油大學趙震教授課題組在解決柴油車尾氣催化凈化過程中的重要基礎化學問題方面已經取得進展。趙震教授指出,影響柴油車尾氣排放的因素有三個:燃料問題、燃燒過程和后處理。為了滿足更高和環保標準要求,后處理過程是必不可少的。汽油車尾氣要解決一氧化碳、氧化氮、烴類問題。柴油車除了要解決這些問題外,還有炭黑問題。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趙震教授課題組目前正在研發的四效催化凈化技術,就是要除掉前面三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排放炭黑顆粒物。課題組首先設計出幾種內在活性較高的催化劑;由于炭黑顆粒與催化劑都是固體物質,固體物質與固體物質通常很難反應,這就要求在設計催化劑時需要考慮催化劑與炭黑顆粒的接觸問題。目前課題組已經找到了一些解決方法,比如,用提高催化劑粒子的流動性來增加反應接觸等;同時課題組設計了納米催化劑,納米催化劑顆粒小、表面大、容易和顆粒物接觸,納米催化劑還存在自由能高、活化氧的性能強的優點,可以增加反應接觸和催化活性;另外,通過催化形成氧化能力更強的氣體二氧化氮分子和制備大孔催化劑,使炭黑顆粒進入催化劑孔道內反應都使催化性能明顯增強。
柴油車尾氣催化凈化過程中的基礎化學問題的深入研究有可能導致新的技術突破,為柴油車尾氣處理能夠找到類似于汽油車的三效催化劑和盡快解決柴油車的尾氣污染問題提供豐富的理論指導和一定的技術支持,可以為環境催化領域提供新的研究內容,為我國城市的“藍天工程”建設和催化化學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科學時報報道網址: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9/236661.html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報道網址:
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75/30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