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簡報報道中國石油大學與新疆克拉瑪依市共建工程師學院
發布時間:2010-12-21 | 來源:教育部官網 | 瀏覽量:
為了進一步探索和建立“政產學研”合作培養優秀石油人才的新機制和新模式,更好地服務新疆經濟跨越式發展,中國石油大學與克拉瑪依簽署協議共建工程師學院。這一舉措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10年第238期《教育部簡報》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與新疆克拉瑪依市共建工程師學院”為題做了詳細報道。全文如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與新疆克拉瑪依市共建工程師學院
教育部簡報〔2010〕第238期
為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全國科教援疆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積極探索建立“政產學研”合作培養優秀石油人才的新機制,更好地服務新疆特別是克拉瑪依市建設世界石油城的宏偉目標,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與克拉瑪依市擴大合作范圍,在克拉瑪依市合作建立中國石油大學工程師學院(以下簡稱“工程師學院”),努力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特別是“政產學研”聯合培養人才提供示范。
一、發揮學校自身優勢,積極主動為新疆和企業行業服務。學校發揮石油石化學科優勢,契合新疆跨越式發展戰略以及克拉瑪依建設世界石油城的戰略目標,適應新疆石油企業對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迫切需要,與克拉瑪依市共建了工程師學院。工程師學院堅持以高層次工程教育為特色,立足新疆、面向西部、輻射中西亞,主要開展卓越工程師培養、第二學位教育、專業碩士教育、繼續教育以及留學生教育,與企業聯合培養博士后人員,開展面向與區域社會經濟密切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一是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所需人才。積極面向當地政府和企業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培養方案,董事單位也具有優先選拔工程師學院畢業生的權利,以及優先取得定向委托培養、第二學位招生指標的權利。工程師學院還將大力開展企業員工培訓,提升企業人力資源水平。二是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工程師學院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員以及學校教師都將承擔當地政府和企業的科研課題,成為當地科研隊伍的重要補充。三是推動當地教育水平提高。學校將利用50多年的辦學經驗,為當地政府開辦學歷教育提供支持和幫助,并在招收新疆籍學生時給予招生指標傾斜。四是為新疆成為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創造條件。中亞、西亞國家和地區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工程師學院將利用區位優勢,加強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交流,如開展留學生教育、進行油氣領域的合作等。
二、以加強工程實踐教育為核心,探索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新模式。首先,工程師學院將利用當地企業的優質教育資源,建立專門的工程教育實踐實習基地,包括生產現場實習基地、項目研究實習基地、仿真工程教育基地等,極大改善目前學校工程實踐教學條件,特別是為參加卓越工程師計劃的本科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工程實踐環節提供堅實保障。其次,工程師學院的本科生、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都實行雙導師制,本科生按班組配備實習指導教師(企業)和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學校),每位專業學位研究生都配備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以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第三,工程教育基地不僅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還有中職、高職以及留學生等,而且有政府、企業和高校的共同參與,可以發揮各自優勢,探索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有機銜接,學士、碩士、博士層次教育統籌安排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第四,工程師學院還將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探索第二學位教育、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的新形式。
三、實行董事會制度,積極探索“政產學研”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工程師學院堅持政府主導、學校主辦、企業參與的原則,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董事會成員由市政府、中國石油大學以及新疆油田公司、西部鉆探公司、西部管道公司、獨山子石化公司、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等部分駐疆企業的領導擔任。董事會是工程師學院最高決策機構。董事會定期(每年)召開董事大會,研討解決辦學中的各種重大問題,包括學院的整體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規格、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學院管理等事宜。工程師學院院長由董事會任命,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克拉瑪依市政府負責工程師學院用地以及設施建設,包括基本教學設施、實訓基地、學生宿舍、學生食堂等硬件建設。學院日常運行經費和教學實踐經費由董事會負責籌措。教師隊伍由市政府及當地企業和中國石油大學共同選派,除了中國石油大學選派部分教師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人員作為學院的師資力量外,企業中理論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豐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將被聘作兼職教師,承擔講授實踐課程、指導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