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大6個項目獲教育部第二批工程案例立項
發布時間:2025-03-14 | 來源:研究生院 | 瀏覽量:
3月12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學位中心”)公布了第二批工程案例立項結果。中石大推薦的6個項目全部獲批立項。
石油工程學院高德利院士牽頭申報的《入地萬米,鉆取油氣:超深井工程關鍵理論與技術創新發展》案例,瞄準國家深地探測戰略,聚焦深地鉆探提速"卡脖子"技術難題,依托新疆超深和特深井工程實踐,融合超硬材料與高效鉆頭研究成果,建立“問題導向、理論支撐、創新驅動”新型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學生在超深或特深井工程領域的創新思維和工程實踐能力,激發廣大學生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感。
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盧春喜教授牽頭申報的《以魂筑夢、交叉融合,永攀極限高峰:非均相分離技術的協同創新之舉》案例,以制約實際生產裝置長周期安全運行的關鍵問題為切入點,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承、能力培養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從實際生產問題出發,運用多學科—多技術理論和方法,突破傳統非均相分離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全局觀”,培養“工程+”綜合素質。
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吳小林教授牽頭申報的《中東地區超大型高鹽高硫油田地面工程裝備關鍵技術攻關》案例,聚焦“一帶一路”油氣合作區超大型油田采出液地面工程面對的關鍵技術難題和安全風險,通過科研攻關與規模化應用,維護國家海外油氣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用中國制造“走出去”的經驗模式,著重培養學生大工程觀和系統工程思維,開拓學生國際視野,提升學生技術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安全與海洋工程學院楊進教授牽頭申報的《鉆井領域的洲際導彈:海上萬米級大位移井鉆井技術的創新之路》案例,聚焦國家“海洋強國”與“能源強國”戰略,以突破海上萬米級大位移井鉆井技術瓶頸為核心,構建“理論突破—技術創新—工程實踐”全鏈條研發體系,打造“需求牽引、產教協同、思政鑄魂”育人模式,培養兼具工程能力與家國情懷的復合型人才,為我國海洋油氣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安全與海洋工程學院陳浩教授牽頭申報的《篳路藍縷、坎坷奮進: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一體化全國產基礎實驗裝置研發之路》案例,以“雙碳”和“能源安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切入點,聚焦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一體化全國產實驗裝置研發,深度融合多學科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促進產學研用有機結合,涵養學生大工程觀和系統工程意識,有效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克拉瑪依校區石油學院侯冰教授牽頭申報的《打造深地油氣開發“高速公路”:深層頁巖巖石力學評價系統與水力壓裂技術》案例,以當前深地油氣資源高效開發國家重大需求為切入點,聚焦深層頁巖水力壓裂前沿技術與巖石力學評價系統研發,打造“思想引領、育人為本、教研融入、實踐延伸”四維一體特色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學校教學科研和企業實踐應用的協同優勢,提升學生在深地油氣開發領域的實踐創新能力,涵育學生家國情懷。
第二批工程案例立項征集面向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高校,聚焦重大工程、重大裝備制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突出前沿性、交叉性、典型性、啟發性,旨在落實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戰略部署,高質量推進產教融合的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近年來,中石大高度重視案例建設工作,通過舉辦研討會、專項資助等舉措,形成了一批能源特色突出的高質量研究生教學案例。近三年,在學位中心立項主題案例項目9項、工程案例項目11項,總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形成14個成果入庫中國專業學位案例中心,其中1項成果受學位中心邀請在全國性會議上進行展示。
附中石大獲批第二批工程案例立項項目清單
序號 |
首席專家 |
單位 |
項目名稱 |
1 |
高德利 |
石油工程學院 |
入地萬米,鉆取油氣:超深井工程關鍵理論與技術創新發展 |
2 |
盧春喜 |
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 |
以魂筑夢、交叉融合,永攀極限高峰:非均相分離技術的協同創新之舉 |
3 |
吳小林 |
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 |
中東地區超大型高鹽高硫油田地面工程裝備關鍵技術攻關 |
4 |
楊進 |
安全與海洋工程學院 |
鉆井領域的洲際導彈:海上萬米級大位移井鉆井技術的創新之路 |
5 |
陳浩 |
安全與海洋工程學院 |
篳路藍縷、坎坷奮進: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一體化全國產基礎實驗裝置研發之路 |
6 |
侯冰 |
克拉瑪依校區石油學院 |
打造深地油氣開發“高速公路”:深層頁巖巖石力學評價系統與水力壓裂技術 |
(編輯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