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人強國行】中石大“興文逐夢 石子擔當”實踐團赴太原、榆林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5-08-13 | 來源:人工智能學院 | 瀏覽量: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世代相承的文化基因,也是一個民族綿延不絕的精神標識,為助力非遺傳承,近日,中石大“興文逐夢 石子擔當”實踐團深入晉陜兩地,開展了為期40余天的文化振興社會實踐活動,為非遺傳承與鄉村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實踐團走訪山西省晉劇院、山西省非物質文化產業園區等20余處文化場所,深入采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一級演員冀萍,山西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有“晉劇舞臺上活關公”美稱的武凌云等20余位晉劇名家。團隊學習了晉劇基礎板式,從“唱念做打”的技法到“手眼身法步”的韻律,在名家的言傳身教、手把手示范中,理解了晉劇藝術的精妙與嚴謹。“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晉劇,這次能跟著老藝術家們學習表演技巧,真是難得的體驗。”實踐團成員表示。
在山西省青少年戲劇科普基地、小井峪文化園景區等地,團隊分別與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七屆副主席馬小平、山西省非物質文化產業園董事長張廣文、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會長李榮鋼、山西省戲劇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劉團圓共話戲劇發展,圍繞晉劇文化的保護與創新工作推進情況進行交流。
實踐團通過探訪山西烽火抗戰博物館、八路軍駐晉辦事處等20余處紅色教育基地,挖掘文藝兵在抗戰時期以戲曲形式宣傳革命、凝聚斗志的歷史事跡,策劃晉劇文化微團課,為晉劇文化注入深厚的紅色基因。
團隊成員通過集中觀看、學習經典晉劇影片,改編晉劇片段,邀請山西省編劇、導演參與劇本創作、唱腔設計及表演形式創新,帶著晉劇藝術走進榆林市青云鎮、牛家梁鎮等鄉村基層,開展“文化進萬家”惠民展演,將經典晉劇選段、時代旋律搬上鄉村舞臺,線上線下惠及近千村民,演出過程中巧妙穿插對晉劇歷史淵源與藝術特色的講解,讓鄉親們不僅能“看熱鬧”,更能“懂門道”,真正讀懂文化。
團隊深入榆林能源生產一線,與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等5家企業單位聯合舉辦“戲曲精神與企業發展”主題座談會,創新提出并設計了融合古文化、紅色印跡、新時代企業精神等多元素的文旅IP及多款晉劇文創產品。同時,團隊借助企業資源拓寬晉劇傳播渠道,結合能源企業調研數據編撰“戲曲精神賦能企業文化建設案例集”,系統分析戲曲文化對提升員工凝聚力的作用機制。
實踐團以創新思維打破傳統表達邊界,讓晉劇文化更貼近年輕群體。團隊原創歌曲《再唱》,以黃河為線索,回溯黃河岸邊軍民抗戰歷史,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展現新時代鄉村振興風貌。依托AI技術,團隊構建“晉劇傳播知識圖譜”,系統梳理經典劇目與名家譜系等,形成可視化資料手冊,介紹晉劇歷史脈絡與藝術特色。
實踐團不僅在陜西、山東、河北等10余個省份開展宣講,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晉劇文化帶到了俄羅斯圣彼得堡。“在圣彼得堡講解時,外國觀眾對我們的戲曲文化表現出濃厚興趣。”負責國際傳播的團隊成員介紹道。
實踐團用行動證明,青年視角正讓非遺文化在歷史根脈與時代土壤中生長出更繁茂的新枝。
(編輯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