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運動一小時,中石大這樣做
發布時間:2025-06-13 | 來源:團委 | 作者:張樂 | 瀏覽量:
中石大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和“五育并舉”重要指示精神,把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思政引領、分層分類、科學評價、專業指導、興趣提升、習慣養成六大要素,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多巴胺計劃——每天運動一小時”系列體育品牌活動,引導帶動青年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練就強健體魄,為強國建設注入青春力量。
體育鑄魂,強化體育育人的思政引領力。在開展“每天運動一小時”系列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注重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邀請奧運冠軍、亞洲記錄保持者等專業運動員進入校園講述為國爭光的體育勵志故事,傳承弘揚體育精神、奧運精神。組織學生參與體驗武術、舞獅、彩帶龍、竹竿跳、背簍接球、夾沙包投遞等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承弘揚中華民族體育精神和“民族團結一家親”理念。將定向越野運動與社區環境治理志愿服務相結合,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參與社區公園垃圾清理工作,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體育強身,突出運動的科學化與專業化。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注重分層分類,針對不同運動基礎的學生設置大眾運動、進階訓練、體測專項、團體競技、趣味比拼等多樣的體育活動形式,涵蓋運動健康科普、基本技能訓練、專項技能突破、特色項目體驗等多個方面,滿足不同青年學生群體的體育運動需求。邀請專業運動員圍繞50米跑、1000米跑引體向上、立定跳遠等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現場進行動作指導,開展“力量覺醒”“體能訓練營”等鍛煉活動60余期,參訓學生運動表現獲得顯著提升,學校學生體質健康及格率、優良率均穩步升高。召開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專項訓練課程,專業運動員為參訓學員講解技術要點并進行現場訓練,提升青年學生運動興趣與技術水平。依托學校自主開發的第二課堂平臺客觀記錄學生參與運動的時長、頻次、強度、運動項目等信息,幫助學生結合體質測試數據評估鍛煉效果,改善運動表現。
體育潤心,關心服務青年學生生活與成長。規律的體育鍛煉能夠舒緩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每天運動一小時”系列活動還圍繞心理健康方面開設了團體素質拓展運動,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心靈圈圈”“一根繩上的心戰”等團體趣味運動競技,引導青年學生通過參與團體體育運動,增強自信心,培養積極樂觀、堅韌不拔的人生態度,同時提升社交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創新性地舉辦“飛盤嘉年華”“活力沙包”等互動性高、體驗感強、青年學生廣泛喜愛的趣味性體育運動項目,充分激發青年學生的運動興趣,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在5月20日舉辦校園情侶跑活動,通過“甜蜜長跑”“熱情短跑”,和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詩詞飛花令”“愛情燈謎會”等交友聯誼趣味活動,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和交友觀念,為青年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拓展社交的平臺。
體育聚力,打造陽光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通過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校園媒體矩陣持續報道和宣傳“每天運動一小時”系列活動相關內容,原創“體壇顯眼包”“運動搭子”等新媒體作品,展示學生的運動風采和活動成果,持續營造“人人愛運動、人人參與運動”的校園文化氛圍,讓體育鍛煉成為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長期的運動打卡活動10余場,鼓勵學生通過長期堅持并記錄個人體育鍛煉活動,提升個人運動規劃能力與自律能力,引導青年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
“多巴胺計劃”是由中石大團委牽頭,體育與人文藝術學院、學生工作處和各學院等共同發起的特色品牌體育活動,本年度打造的“每天運動一小時”系列活動作為其中的一個專項,重點聚焦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與運動習慣的養成,平衡趣味性與專業性,融合線上打卡與線下活動,實現過程性記錄與科學性評價,是學校推動體育育人工作的有效舉措之一。學校旨在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運動,讓青年學生接觸更多體育項目,感受運動的快樂,體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截至目前,已通過3個責任部門、12個院系、25個體育類學生社團面向全校開展174場體育活動,覆蓋師生超6000人次。
目前“多巴胺計劃”已形成學校拉動、各職能部門和學院廣泛推動、學校團員和青年踴躍報名參與的生動局面,廣受師生好評,活動反響熱烈,展現出中石大青年學生陽光向上的健康活力和對體育活動的高漲熱情。中石大青年學生正在用汗水與努力書寫著屬于他們自己的“多巴胺”青春篇章。
(編輯 楊文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