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減排:新形勢與新機遇”研討會在中石大舉辦
發布時間:2025-01-17 | 來源:經濟管理學院 | 作者:溫一君 | 攝影:胡桂宇 | 瀏覽量:
為分析國內外甲烷減排政策的新動向、新形勢,研判未來甲烷減排驅動的碳中和產業新挑戰與新機遇,為“十五五”甲烷控制政策出謀劃策,1月11日,“甲烷減排:新形勢與新機遇”研討會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湖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主辦,萬科公益基金會、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碳中和與氣候變化驅動綠色轉型教席提供支持。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金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貿易與投資專委會榮譽主任委員、原環保部國際司司長唐丁丁,歐盟中國商會副會長、中國碳中和五十人論壇秘書長、碳足跡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稚晟,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統計核算部主任馬翠梅,生態環境部政策研究中心國際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李麗平,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理事長高尚賓,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高慶先,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副秘書長吳宏杰,香港中文大學地理系教授徐袁,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毛顯強,青島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學院教授宮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學院博士后關寶珠,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委員曹衛球,亞洲開發銀行原氣候變化首席專家呂學都,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院長林翎,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首席專家朱留財,中華環保聯合會副秘書長李瑞東等來自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能源企業等近80余名業內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出席參加。
金衍、唐丁丁、王稚晟分別致辭。
金衍在致辭中表示,在中國生態環境部聯合有關部門發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和著手編制《“十五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的背景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作為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始終肩負著為國家能源戰略服務、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智慧與力量的歷史使命,學校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也圍繞傳統能源低碳轉型、新能源發展、溫室氣體減排做了大量工作。他希望此次研討會為甲烷減排事業貢獻更多的創新思路與實踐方案。
唐丁丁表示,甲烷作為第二大溫室氣體對于全球氣候變暖和臭氧層損耗影響巨大,對全球氣候變化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分析了美中兩國在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相關政策,以及國內推動企業治理甲烷減排的舉措背后的影響因素,希望中國通過提升話語權,積極主動倡導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減排政策實施。
王稚晟在致辭中介紹了近期在甲烷減排標準和相關技術推動方面開展的工作,他希望未來可以通過產學研用實踐從國際標準和產業推動方面進一步加強舉措。
湖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成員胡濤主持會議。
在大會報告環節,馬翠梅、李麗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王建良、高尚賓、高慶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夏良玉課題組、吳宏杰分別進行主旨報告。
馬翠梅作了題為“國內外甲烷管控工作最新進展”的主旨報告。她表示,針對甲烷排放量大、溫升貢獻大、增溫迅速的特點,多個國際機構均達成需在2030年前大幅削減甲烷排放的共識。為推動甲烷減排,我國采取多項舉措,包括出臺《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修訂《煤層氣(煤礦瓦斯)排放標準》,加強甲烷排放監測、核算、報告和核查體系建設、建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等。
李麗平作了題為“甲烷減排:國際動態研究”的主旨報告。她闡釋了甲烷排放、控排特點和全球甲烷排放情況,并對各國甲烷控排開展的舉措進行了詳細介紹。她表示甲烷控排對碳中和至關重要,在甲烷控排過程中,要充分重視經濟手段,重視甲烷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協同控制,重視甲烷排放數據的監測、核查,提升數據透明度,并根據技術的經濟性和可得性不同,對能源、農業和廢棄物領域采取差異化的政策。
王建良作了題為“油氣領域甲烷減排新形勢與新機遇”的主旨報告。他詳細闡釋了課題組在中國油氣行業上游區塊甲烷排放核算、中國天然氣行業甲烷排放核算、中國天然氣行業甲烷減排技術方案優化選擇、中國天然氣行業甲烷減排政策設計與效果評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表示未來將在生產側中國甲烷排放的時空演化特征與驅動因素、供給側和消費側中國隱含甲烷排放的轉移特征與驅動因素、個體公平原則下甲烷排放責任核算與減排責任分配、集體效率原則下甲烷減排責任分配與跨區域補償機制開展研究。
高尚賓作了題為“農業廢棄物的甲烷減排措施與對策”的主旨報告。針對農業生產是甲烷排放的重要來源這一現狀,他介紹了中國推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并闡釋了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在能源化利用方面的潛能。他表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核心是創建新質生產力,未來需要在培育新動能,增加就業,實現農業生態低碳、新能源替代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中國特色的解決方案。
高慶先作了題為“有機廢棄物領域甲烷減排新形勢與新機遇”的主旨報告。他介紹了甲烷和廢棄物基本情況,詳細闡釋了廢棄物處理在分類、填埋、堆肥、焚燒、發電和廢水方面的相關標準和規范和各國在廢棄物控排技術、措施和國際進展。他表示,面對新形勢,要強化國際合作、加強能力建設、統籌協調部門、因地制宜處理、加強源頭減量、推廣成熟技術。
夏良玉課題組作了題為“煤炭甲烷排放控制激勵政策研究”的主旨報告。課題組從煤炭甲烷排放評估與排放控制途徑進行分析,分別闡釋了在采煤前和采煤中的相關政策,并對采煤后關閉礦井甲烷控排政策提出構想。
吳宏杰作了題為“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甲烷體積濃度低于8%的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利用”的主旨報告,他介紹了中國新的煤層氣(煤礦瓦斯)排放標準和煤礦低濃度瓦斯氧化利用工藝相關流程,系統闡釋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的適用條件、項目邊界、計入期、基準線和項目監測要求。
研討會設專家研討環節,分別就如何構建甲烷減排的研究網絡和如何構建甲烷減排的智庫網絡進行了深入研討。
(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