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人強國行】中石大“青韻馨香”實踐團赴北京市延慶區開展社會實踐
發布時間:2025-08-02 |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 | 瀏覽量:
近日,中石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青韻馨香”實踐團圍繞“紅色文旅創新”“生態農業融合”“鄉村治理提質”“片區聯動發展”四大主題赴北京市延慶區大莊科鄉開展為期9天的社會實踐,以石油學子的擔當與智慧,為京郊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探尋紅色根脈,活化平北資源
實踐團深入調研紅色莊科37處革命遺址,遵循紅色脈絡、探尋革命故事、采訪抗戰老黨員、訪談支部書記,拆解“紅色基因賦能鄉村振興”的莊科經驗,重溫平北革命根據地烽火歲月的抗戰故事,切身感受平北抗日根據地軍民在烽火中并肩御敵的赤誠、革命先烈熱血凝就的不屈精神。實踐團走進景兒溝村、霹破石村、大莊科村、東王莊村等12個村,圍繞京郊鄉村“小而精”的發展定位,熱議片區聯合發展路徑的可落地性“金點子”。團隊通過收集前沿黨建理論成果、整理平北抗戰地標故事、記錄老黨員口述歷史,匯編形成《紅色莊科·平北記憶》有聲故事書,將靜態的歷史展陳轉化為“可聽、可感、可參與”的沉浸式活態教育體驗。
青春對話基層,解碼振興樣本
實踐團訪談基層駐村第一書記沙門村李明尚、沙塘溝村鄭珊珊、鐵爐村蘇宇等15位基層干部,提煉基層干部在鄉村治理中的破題智慧與實踐成效,深刻領悟青年干部扎根一線、履職盡責的實干擔當。訪談中,實踐團成員領悟盛開綠谷企業家張文潔創新“農場+果樹認領+農產品”的山地哲學;知悉鐵爐村駐村書記蘇宇推行“爐火鑄魂+生態賦能+用工聯動”的共生智慧;解讀沙門村駐村書記李明尚執行“鄉野情懷+內容挖掘+精準宣傳”的核心邏輯,充分挖掘、記錄、整理各地在產業融合、民生保障、生態開發等領域的42個實操經驗,形成可參考的基層治理《青年干部基層實踐案例集》,并以新媒體形式向外傳遞京郊鄉村“小鄉村、精定位、大發展”的妙招子,為同類鄉村提供可復制的參考樣本。
深耕實踐沃土,勾勒鄉土肌理
共建社會實踐基地儀式上,延慶團區委與中石大團委向實踐團提出明確要求“寧做一件小事也要做實來”。實踐團不負這一囑托,走進沙門香草基地、北京燕羽山種植專業合作社深度參與香草產業全鏈條實踐,從田間管理到加工生產,親歷艾草精油及純露提取、加工、罐裝及包裝環節;受邀參與北京廣播電視臺《我的Deep Life》節目香草園實景直播,分享交流了“高校智慧+鄉土資源”深度融合賦能鄉村的創新路徑與實踐經驗;繪制“五彩大莊科”主題文化墻繪并組織開展“紅韻青山·智繪鄉村”鄉村支教夏令營,為孩子們帶來旱船非遺、精神傳承、安全教育、手工體驗等6大主題24節趣味課程;活化串聯“紅色鑄魂+香草賦能+民俗添彩”3大文旅主線19處核心地標8項沉浸式體驗活動,在深耕紅土地中以創新設計踏出鄉村煥新詩行。
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體悟了紅色基因賦能鄉村振興的蓬勃力量,在深耕基層、服務鄉梓的實干奉獻里,將青春智慧與汗水深深融入京郊沃土。實踐團表示,未來將以實干為筆,以擔當為墨,繼續深耕延慶這片熱土,厚植鄉土情懷,矢志活化紅色資源、助力產業融合、賦能基層治理,在學思踐悟中淬煉初心使命,在田間地頭篤行不怠、精耕細作,把紅土地上的奮斗故事記錄好,讓青春在服務強國建設的時代答卷中扎根生長、枝繁葉茂。
(編輯 王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