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人強國行】青筑科普:以青春之行點亮科學之光
發布時間:2025-09-10 | 來源:團委 | 作者:張樂 | 瀏覽量:
科學普及是關系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服務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重要基礎。今年暑期,中石大40余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進鄉村、進學校、進社區,廣泛開展科學家精神宣講與科學普及實踐,促進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的傳播和普及,以青春之行點亮科學之光。
追尋榜樣足跡,弘揚科學精神
地球科學學院“大地之光?地蘊青疆”暑期實踐團暨科學家精神宣講團以“文化潤疆?科普支教報國行”“執教天山·銀齡教師育棟梁”“長期建疆?屯墾戍邊衛國責”為主題,三線并行赴新疆庫爾勒市、克拉瑪依市與石河子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專業優勢開設“‘天山凈泉引’——凈水裝置組裝實驗”“‘努力向學 蔚為國用’科學家精神宣講”等地質科普與科學實驗課程,解讀科學知識、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當地中學生們樹立遠大理想,勇攀科學高峰。
校團委“青筑科普”社會實踐團科普支教、助農雙發力,深入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北京市昌平區鄉村與街道,開展多場以科普下鄉、科普支教、科普助農為核心內容的綠色科普系列實踐活動。實踐團積極開展“兩彈一星”精神志愿宣講、“大學生講‘大先生’”科學家精神宣講,將綠色科普與多項國家主題行動緊密結合,舉辦了5場環保科普主題夏令營,吸引超過300名中小學生參與。
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星火傳炬,炬光同行”社會實踐團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剛察縣,開展以傳承“兩彈一星”精神與踐行“雙碳”目標為核心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參觀“兩彈一星”研制基地一分廠舊址和“兩彈一星”紀念館,全面了解“兩彈一星”研制成功的艱辛歷程、重要意義以及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努力;前往海晏縣海湖社區綜合便民服務中心,面向社區居民開展“兩彈一星”及“雙碳”主題宣講,與社區居民重溫核武器發展歷程。
播撒科學火種,啟蒙未來英才
經濟管理學院“三葉萌芽南華行”以“地學科普”為主線,設計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活動。以“地球結構大揭秘”模型演示與巖石辨識課程點燃孩子們的好奇;通過化身“地球醫生”探究火山噴發、地震奧秘的動手實驗讓孩子們感受地球的磅礴力量;設計“小小地質博物館”實踐課程,帶領孩子們深入山野濕地,在層理巖壁間解讀“地球年輪”,在巖石與植物的共生中感悟自然智慧;組織穿越時空的祿豐恐龍博物館之旅,讓億萬年的生命演化史觸手可及。
新能源與材料學院“我是蝶報員”蝴蝶監測社會實踐團前往江蘇南京、徐州、蘇州、連云港等多地開展青少年科普工作。實踐團在各市蝴蝶監測負責人的帶領下,采訪了十余位長期進行相關研究的專家學者,對科學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實踐團與基層社區暑托班聯動,在十余個社區開設“蝶舞‘石’光”科普課堂;實踐團還前往多所中小學校參觀學習并開設講座,鼓勵同學們走進自然、學以致用、收獲成長。
校團委“源創課堂”實踐團參與云南省南華縣暑期科普夏令營授課,自主設計光電一體小車并解決無光運行問題,以“視頻解析+互動問答”授課模式串聯能源知識與汽車發展脈絡;設計動手操作環節,拆解拼裝步驟,耐心指導能源小車拼裝,根據學生興趣偏好進行針對性講解;組織學生前往“一途鵝·兩旗海”生態濕地公園開展戶外教學,通過太陽能小車互動實驗,引導青少年觀察可再生能源轉化過程。
扎根社區基層,普惠科學新知
石油工程學院“油Young青年”志愿服務隊連續五年赴保定開展實踐,打造“科技點亮童心”系列課堂,設計紅色教育、能源科普、推普反詐、科技啟蒙、藝術素養、心理普法、體育運動等七大板塊28節趣味課程,將油田實際生產難題轉化為可觸摸的3D模型與趣味實驗,讓抽象知識“看得見、摸得著”;帶領希望小學學生走進北京高校、企業展廳與博物館,大學生黨員與孩子們結對相伴、共同成長;錄制“同上一堂能源課”微黨課,以黨建引領科技服務的真實故事,傳遞能源報國的使命與情懷。
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青系油緣 筑夢鄉振”實踐團在喀喇沁旗農牧局支持下,圍繞炭疽病、布病等動物源性傳染病防控及農牧機械安全操作知識,開展系列科普宣傳,深入鄉村分發圖文手冊,采用“理論講解+案例分析+現場互動”模式,通過方言解讀、實物演示等方式增強內容可讀性與接受度,耐心解答“病畜接觸后就醫時效”“機械卡殼應急處理”等村民關切的問題。活動有效提升了村民的風險防范意識,推動科學防控理念融入日常生產生活。
地球物理學院“童心潤夏:開啟地心探秘奇妙之旅”實踐團攜手城南相伴、世濤天朗社區及介山書店,以三種特色活動為載體,策劃趣味科普內容,設計多種互動型游戲,用生動有趣的形式為社區孩子們打開科學之門,積極搭建青少年走近地球科學的橋梁,推出“地心探秘站”系列科普實踐活動,打造“家門口”的科普,有效拓寬青少年科學視野,引導青少年沉浸式學習地球科學知識。
腳下是廣袤土地,肩上是時代使命。中石大青年學生在“行走的思政課”中讀懂中國、熱愛中國、奉獻中國,在生動的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新征程上吹響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奮斗的號角。
(編輯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