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抗戰歷史 奮進強國征程】中石大“跨域重走烽火路,青學篤行報國心”實踐團赴東北開展社會實踐
發布時間:2025-08-08 | 來源:團委 | 瀏覽量:
近日,中石大校團委“跨域重走烽火路,青學篤行報國心”實踐團奔赴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皇姑區、和平區,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臨江市、江源區等地,開展集研學探訪、鄉村調研、教育傳承內容于一體的暑期社會實踐,在烽火印記中感悟初心,于實踐行動中踐行擔當。
溯源:紅色研學體悟抗戰精神
團隊深入20余處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研學活動。在遼寧沈陽,北大營營房舊址的斑駁墻垣、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的歷史展品、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的文獻資料、中國沈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紀念館的庭審記錄,再現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在吉林白山,臨江市的三五青年銅礦、溥儀宣召退位紀念館、陳云同志舊居、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靖宇縣的楊靖宇將軍殉國地,江源區的革命烈士陵園,處處留存著東北抗聯的戰斗印記。實踐團在實地研學中深刻體悟抗聯戰士頑強抗爭、百折不撓的精神特質。
傳薪:走訪老兵傳承紅色基因
在靖宇縣各部門的支持下,團隊走訪多位參加過戰爭的老戰士。槍林彈雨里的戰斗瞬間、風雪饑寒中的堅守故事通過老戰士的講述緩緩鋪展,將實踐團成員們帶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團隊還采訪了多名老兵家屬,靖宇縣名譽副縣長馬繼民先生講述了爺爺楊靖宇將軍的故事,希望這些歷史故事和紅色基因在青年學子的挺膺擔當中得以傳承和延續。
探路:鄉村調研探尋振興之路
鄉村大地是紅色精神傳承的廣闊場域。團隊走進靖宇縣三道湖鎮東溝村“鄉村印記”博物館、那爾轟鎮那爾轟村村史館、保安村村史館,從老物件、老照片中挖掘鄉土紅色記憶。團隊奔赴鄉村學校、深入田間地頭調研走訪,在藍莓采摘園里見證綠色生態產業的蓬勃發展。成員們觀察到,當地正以紅色歷史為魂、綠色產業為體,走出一條“紅綠交融”的鄉村振興之路,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鄉村煥發新的生命力。
實踐團與長白山人才學院共同建立“長白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長白山人才學院相關工作負責人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團委老師共同為基地揭牌,這一基地的建立,讓紅色教育從階段性實踐延伸為長效化育人載體。
播種:教育實踐播撒紅色火種
在濛江村支部開展的暑期夏令營中,50余名中小學生沉浸式參與紅色主題活動。實踐團成員以抗聯主題小游戲點燃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通過生動的故事宣講還原歷史場景,讓孩子們在互動體驗中走近抗聯歷史。環保主題教育同步開展,培育孩子們的生態保護意識。集體傳唱紅色歌曲環節,激昂旋律在鄉村上空回蕩,紅色種子在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夏令營結束后,實踐團成員通過一對一采訪,把握孩子們的認知需求,為后續教育幫扶找準方向。
實踐團在紅色研學中筑牢信仰根基,在老兵訪談中汲取精神力量,在鄉村調研中探尋傳承路徑,在教育實踐中播撒紅色火種。正如成員們所言:“重走烽火路,不僅是回望歷史,更是接過先輩手中的精神火炬。”未來,團隊將帶著實踐中的感悟與收獲,繼續推進實踐成果轉化,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編輯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