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30日,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在貴州大學舉行,石油工程學院在該項賽事中實現突破、創造歷史!
在 “揭榜掛帥”專項賽中獲得全國特等獎1項(擂主)、全國一等獎1項、全國二等獎1項,在賽題18——納米限域條件下固液界面力學及油氣運移機理研究中獲得全國最好成績!
在該專項賽中,北京市僅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分別在三個題目中奪得擂主。

在“黑科技”專項賽中獲得“恒星級”(全國一等獎)1項,同時獲得省部級特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共計國家級獎項4項,省部級獎項9項。這是我院在“挑戰杯”賽事中首次獲得全國特等獎,也是學校自參賽以來取得的歷史最好成績。

【賽事介紹】
“挑戰杯”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科院、全國學聯和承辦地省級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競賽活動。該賽事自1989年開始舉辦,已經發展成為每屆吸引200多萬名大學生參與的“大舞臺”,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
本屆“挑戰杯”競賽啟動以來,吸引到全國2000多所高校、40余萬作品、250多萬學生參賽。其中,共有344所內地高校、9所港澳地區高校的 713件作品入圍決賽。
【國賽獲獎團隊風采展示】
“揭榜掛帥”專項賽——擂主

項目名稱:納觀限域條件下頁巖油氣成烴-賦存-運移及動用機制
團隊成員:劉辰、周強、胡昊、鄧超、許明皓、王平利、劉春程、劉婷婷、高浩然、聶瀚文
指導老師:芮振華、劉月亮、雷征東
項目簡介:自發榜以來,團隊通過半年多的艱苦攻關,在古龍頁巖油氣成烴演化、賦存狀態和限域運移三方面取得創新突破,構建了古龍頁巖干酪根分子模型,拓展了古龍頁巖油相平衡理論,豐富了對納觀尺度油氣相變特征的認識,明確古龍頁巖油啟動壓力,構建了油巖相互作用與頁巖油啟動開發效果預測可視化數據庫,為古龍頁巖油高效開發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和新的認識。團隊立足微觀,放眼宏觀,通過不斷攻堅和創新,逐步突破各個技術瓶頸,為我國頁巖油氣增儲上產提供了重要理論與技術支撐。
“揭榜掛帥”專項賽——一等獎

項目名稱:頁巖微納孔隙多組分烴吸附/滯留力學特征及相變/滲流耦合機理研究
團隊成員:王子怡、高瀾愷、李帆、周鈺珈、高飛、彭凌浩、侯昆朋、鄭曉宇、魏夏銘、張黨政
指導老師:李靖、鮮成鋼、孫文苑
項目簡介:“運聚一體耦合模擬團隊”凝聚王子怡、高瀾愷、李帆、周鈺珈、高飛、彭凌浩、侯昆朋、鄭曉宇、魏夏銘、張黨政跨學科跨專業石大學子。以古龍頁巖油為背景,解決頁巖油“生-存-運”關鍵難題,在李靖、孫文苑、鮮成鋼、李曹雄、肖亞楠、Tian Tang、陳掌星院士、Hongbo Zeng院士指導下,創新了干酪根建模策略,構建了多組分烴/復雜潤濕孔隙作用勢場,揭示了頁巖油相變/流動耦合規律,搭建了一體化數據庫及多功能模擬平臺,力求支撐陸相頁巖產油革命。
“揭榜掛帥”專項賽——二等獎

項目名稱:頁巖限域空間流固界面力學行為及納米孔中流體運移規律研究
團隊成員:陳舒、尹思雨、肖戰、黃耀煒、郭子陽、肖俊希、馮鍵宇、蔣潤邦、楊佳奇
指導老師:王敬、東曉虎、呂曉聰
項目簡介:團隊根據競榜題目中所列內容、答題要求開展研究,圍繞頁巖油氣的“成烴演化-賦存狀態-限域運移”整個過程,從微觀界面納米力學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入手,建立了實驗、機器學習和分子模擬三元融合的干酪根熱裂解模型,構建了原油與頁巖全礦物組分相互作用的數據庫并編制了軟件,研究了納米限域空間流體相態特征和油氣運移特性,創建了基于施加彈簧力的微納米孔隙中流體啟動壓力確定辦法,為頁巖油氣開發提供了微觀尺度的理論支撐。
“黑科技”專項賽——“恒星級”(一等獎)

項目名稱:高效控流預充填智慧防砂完井篩管
團隊成員:尚關一、楊恒、魏耀冉、李秉燮、胡乃琨、李司帥、董保宏、李小蘭、何兵、張雅杰
指導老師:馮永存、李曉蓉
項目簡介:油田出砂出水是油氣勘探開發瓶頸難題。當前,防砂控水技術的核心挑戰在于國外技術壟斷和國內現有技術應用效果差。國外核心技術難獲取,價格高昂,同時制約了國內技術的研發。而國內技術現狀在于常規篩管效果差,防砂控水分離難,監測手段匱乏,同時面臨著產量低和效果差的難題。本研究利用高精度防砂控水篩管結構與光纖傳感系統相結合形成高效控流預充填智慧防砂完井裝備,利用自主研發的非固結超輕改性疏水親油陶粒,物理化學雙重自適應控水技術,搭載DAS光纖傳感技術來解決儲層出砂、出水的技術難題 ,從而實現高效精將準防砂、智能自主控水、全生命周期連續實時光纖監測及診斷等關鍵技術突破。
【2023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省部級及以上獲獎一覽表】

近年來,石油工程學院積極關注“挑戰杯”競賽,力爭在數量和質量上有所突破。2023年2月,“揭榜掛帥”題目發布后,第一時間動員全院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賽,并聯系對該問題研究基礎較好的課題組組建團隊報名參賽,做到既“擴大覆蓋面,又突出重點”。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繪制任務路線圖,安排專人負責“揭榜掛帥”專項工作,定期掌握各報名團隊備賽進度,督促各團隊按時保質完成各項任務。邀請專家對參賽作品進行指導,提高參賽作品質量。在學校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師生擰成一股繩,共同發力,用強大的主觀能動性攻堅克難,為“奪擂”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中,芮振華教授團隊積極參與“揭榜掛帥”課題研究,自發榜以來,集中團隊力量進行科研攻關。在全力備賽過程中,科研團隊、指導教師、學院學工隊伍和校團委密切配合,共同助力項目“奪擂”。指導教師悉心指導學生答辯,從答辯設計、答辯內容、PPT制作、提問問題、評委問詢環節預測等全流程帶領學生進行準備、練習和演練,單是預測提問一項就準備了20余個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反復修改,做到精益求精。


在最終的“擂臺賽”環節,學校副校長張廣清親自帶隊,為學生加油打氣。學校團學干部協同育人、共同努力,為參賽隊員培訓答辯經驗、打磨答辯細節、排練問詢流程,提升展示環節的感染力。學院學工隊伍全流程跟進比賽進程,從前期材料準備到后期組織參加決賽,從聯系多方指導學生答辯到臨上場前一天組織學生精準“卡點”演練,做到了全流程精準把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隊長劉辰在“打擂”舞臺完美展示參賽作品,力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常州大學參賽團隊,最終“奪擂”成功!

接下來,石油工程學院將繼續加強競賽經驗成果轉化,通過舉辦交流會、分享會等方式,以點帶面,營造良好科研和備賽氛圍,帶動更多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努力培養更多“敢打擂、能奪擂”的石工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