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油Young青年”博士團前往大港油田人工島生產一線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特殊歷史節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黨委精心策劃,將思政課堂延伸到國家能源戰略最前沿。8月15至17日,由學院副院長劉偉、黨委副書記劉東東帶隊,依托油氣地質力學與工程第三黨支部、油藏工程黨支部、油層物理黨支部精銳黨員力量組建的鐵人精神訓練營“油Young青年”博士團奔赴天津,走進中海油服油田生產研究院、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大港油田埕海2-2人工島,開展研學共建系列活動。
這既是一次黨建引領下校企雙方的聚力之行,也是一次博士團與企業專家的雙向奔赴,更是一堂行走在渤海之濱的“大思政課”,深入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使命。
一、黨建鑄魂,筑牢能源報國初心
博士團首站走進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三維可視化中心,師生通過VR技術步入油田現場,全景感知石油全產業鏈,領略智能化技術的變革力量。在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和海洋石油工業陳列館,透過珍貴史料和奮斗傳奇,博士團深入學習了向海而生、科技興油、勇于超越、爭創一流的精神譜系,深刻體悟愛國、擔當、奮斗、創新的海油精神。
黨建座談會上,劉東東介紹了學院“一體三化六引領”工作體系,分享黨支部建在科研團隊上的實踐經驗,雙方就深化黨建共建進行了熱烈交流。

圖:博士團成員在海洋石油工業陳列館內認真聆聽講解
二、研學聚力,點燃創新驅動引擎
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技術研討會上,深水油氣開發、CCUS技術、智能油田建設等前沿議題被不斷拋出。博士團成員與企業專家展開深度對話,一線案例為科研視野和工程思維注入新動能。

圖:博士團與中海油服油田生產研究院展開技術交流
認知在實踐中深化。在亞洲領先的海弘實驗室,博士團觀摩高等級封隔器試驗、防砂篩管檢測等核心實驗。登上埕海2-2人工島,親眼見證在狂風巨浪、復雜地質條件下,石油人如何依靠智慧勇氣高效開采原油。“這次登島讓我真切感受到地層的不確定性和工程復雜性,對科研選題極具指導意義。”一位博士黨員感慨道。

圖:企業專家正向博士團詳細介紹智能化控制系統的運行原理和實際效能
三、實踐育人,構建協同培養新范式

圖:劉偉、劉東東為專家頒發“沐光校外導師”聘書
沐光指引,搭建成長階梯。活動隆重舉行沐光校外導師聘任儀式,為9位資深專家頒發聘書,搭建學界與業界橋梁,為學生職業規劃提供指引。問計于企,優化培養方案。學院認真聽取企業關于人才培養的建議:加強現場軟件教學、強化解決復雜工程問題思維訓練、關注綠色低碳數字化等新興領域,這些前沿聲音為優化培養方案提供精準坐標。校友座談,傳遞信念火炬。已成長為企業骨干的校友分享心路歷程,來自科摩羅的留學生哈森動情地說:“今年是中科建交50周年,我來中國學習石油工程,就是想將技術帶回家鄉,這是我的能源報國”,話語引發全場共鳴。

圖:博士團在校企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合影留念
為期三天的津門學旅雖短,但影響深遠。它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課,讓博士團在國之重器前堅定了信仰;它是一個流動的科研站,讓創新的思維在交流碰撞中迸發火花;它更是一次深入的實踐場,讓人才培養的根須更深地扎進產業的土壤。
展望未來,學院將繼續以黨建為紐帶,深化校企常態化交流機制,將博士團等活動做實做深,共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培育新時代卓越能源人才,攜手譜寫能源報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