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介紹
中心簡介及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23-03-10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勘探與開發實驗教學中心前身是1988年在昌平建校之初創建的普地實驗室、構造實驗室、巖石實驗室、礦物實驗室、古生物實驗室、鉆完井實驗室、采油工程實驗室、油層物理實驗室等。2001年和2004年,將以上實驗室分別整合為石油工程教學實驗室和基礎地質教學實驗室,并通過北京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室合格評估。2005年,為加強勘查技術與工程領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校著手建設測井方法實驗室和地震勘探實驗室。根據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了滿足國家能源戰略重大需求,更好地發揮國家重點學科優勢,體現國家級特色專業特點,整合油氣勘探與開發教學實驗和科研實驗資源,打通本科生和研究生實踐教學環節,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實踐與科研結合,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滿足高等教育個性化培養的需求,加強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勘探開發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實現實驗室開放管理,依托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石油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7年,學校決定成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勘探與開發實驗教學中心,2009年獲批建設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2年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油氣勘探與開發實驗教學中心由強大的學科、專業、團隊和重點實驗室做支撐,反過來中心也對這些學科、專業、團隊的人才培養起支撐作用。近年來,隨著學校“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211”工程建設、“985”優勢學科平臺建設、資源勘查工程和石油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地質工程專業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建設、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沉積巖石學”、“石油地質學”、“采油工程”、“油礦地質學”等國家級一流課程建設,油氣資源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等,實驗室設備和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對實驗設備進行了大規模更新,對實驗室環境進行整合,截止2022年底,實驗中心擁有5個教學實驗室,58個實驗分室,主要設備1400多臺套,價值4172萬元,實驗室使用面積3826平方米。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勘探與開發實驗教學中心,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在以下幾個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1)中心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勘探開發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堅持推進多學科交叉與融合,堅持教學與科研結合,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個性化培養,實現實驗室開放管理,使之成為以培養本科生為主,本科生和研究生共用的實踐教學平臺。實驗教學中心始終以服務國家能源重大需求,培養國家急需的油氣勘探與開發高級專門人才為己任,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在大學生中開展自主性學習,個性化指導的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中心通過教師承擔的“973”、“863”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采取自主申報、雙向選擇、競標等多種形式為大學生提供科技創新機會。
(2)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心已形成由三層次、三類型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三層次:專業基礎教學平臺,專業教學平臺,創新實驗平臺;三類型:實驗教學平臺,實習教學平臺,創新實驗平臺。專業基礎實驗、實習平臺主要強調厚基礎,注重學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維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扎實的功底和創新的興趣;專業實驗、實習平臺著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科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在教學實驗中的體現和應用,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實驗平臺主要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學生以平臺為依托,培養自主學習興趣,開拓個人潛能,參與科研開發活動,參與科技行動計劃等活動。
(3)依托“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著力建設了一支由高水平教授領銜,理論課教師、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三位一體、多元協同的師資隊伍,特別地,通過地質工程專業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和石油工程專業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形成了學術道德高尚、職稱知識學緣結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團隊協調合作、教學和科研成果豐碩的優秀教學隊伍。以課程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成果帶動了實踐教學體系、內容、手段、裝備、資源的建設和持續發展。目前,實驗中心有實驗、實習和創新指導教師214名,實驗技術人員14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北京市教學名師14名。
(4)近年來,實驗中心教師獲得省部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多項。中心建設了沉積巖石學、油礦地質學、石油地質學、地震資料數字處理、滲流力學、油層物理等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采油工程、油氣田勘探、石油工程巖石力學等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海底油氣管道輸送系統流動保障虛擬仿真實驗、油氣地震勘探虛擬仿真實驗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這些課程都是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課程,都是實驗中心主干課程,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的成功范例,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和國家能源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近年來,中心教師編寫并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石油天然氣類規劃教材等,多部教材被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內高校廣泛采用,輻射作用強。
(5)實驗中心特色鮮明:初步形成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實踐教學基地,已具備了從石油資源勘探到石油開發各環節的實驗教學裝備;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改革,自行開發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實驗教學設備和教學軟件,如抽油機教學培訓系統、油水-油氣相對滲透率儀、高壓孔隙度測定儀、高壓滲透率儀、潤濕性測定儀、敏感性測定儀,測井方法教學仿真設備;形成了完善的大學生參與科技行動的機制,科研為教學服務的激勵機制和保障體制,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形成了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穿插的教學模式,極大程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取的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多年的發展與建設,不僅在上述幾方面特色和優勢明顯,而且在管理體制、教學方法、實驗教材、實驗環境、開放管理以及質量保證體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創新性的工作。
油氣勘探與開發實驗教學中心,每年面對我校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學、石油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等14個專業3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同層次的不同需求,通過多層次、多類型、個性化、開放型的服務,肩負著學生油氣勘探開發素質培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強化的使命。在多年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實驗教學理念、建立的實驗教學體系、提出的創新行動計劃特色鮮明,人才培養效果顯著,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同類高校產生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