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大油氣資源與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舉辦202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普活動
發布時間:2025-06-06 | 來源:油氣資源與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 | 瀏覽量:
5月24日至30日是第25個全國科技活動周。5月26日至27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資源與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舉辦主題為“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的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普活動。
活動期間,重點實驗室面向公眾開放了多個特色科研平臺,展示了4個科研實驗室(生油巖實驗室、生物標志實驗室、顯微鏡實驗室、生排烴模擬實驗室)和2個學校師生自主研發的國內領先水平實驗室(沉積動力過程模擬實驗室、井孔流固耦合實驗室)。同時,還開放了地質博物館和石油之光科技館兩個集科普教育與科研實踐于一體的特色場館。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附屬中學初一年級550余名師生參與活動。師生們通過“理論教學+實驗觀摩+實踐操作”三位一體的科普模式,系統學習了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基礎知識,近距離觀察了先進科研設備,并沉浸式開展科技創新實踐。
在生油巖實驗室,學生們通過觀察黑色泥質頁巖、含油砂巖等巖樣,深入了解了石油形成的物質條件和地下儲存環境。生物標志實驗室則通過展示石油的化學組成,向學生們揭示了石油與古代生物殘留物之間的密切關系。
在顯微鏡實驗室,通過高倍顯微鏡觀察巖樣中的礦物和有機物質,學生們直觀感受到了石油在微觀尺度下的存在形態。石油之光科技館通過互動裝置和模型,向學生們生動展示了電磁、力學、光學等技術在能源領域的創新應用。
地質博物館里的千余件珍貴標本展示了從地球構造到礦物巖石,從生命演化到石油地質的完整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們建立起地質環境與能源資源的整體認知。
在沉積動力過程模擬實驗室,學生們參觀了我國首個現代化沉積地質模擬實驗室。通過觀察水槽中沉積物的搬運堆積過程,配合三維激光掃描儀、超聲流速剖面測量儀等高精度設備的演示,學生們對地質作用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在生排烴模擬實驗室,實驗人員通過調整溫度、壓力等參數,模擬不同地質條件下頁巖油氣的形成機制,為學生們揭示了油氣資源評估和開發的科學原理。
此次科普活動通過創新性的沉浸式體驗和互動實踐,激發了青少年探索能源科技的熱情。作為國家級科研平臺,油氣資源與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創新科普形式,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科普教育模式;深化科教融合,促進科研成果向科普資源轉化;構建長效機制,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國家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提供持續支撐。
(編輯 胡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