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抗戰歷史 奮進強國征程】中石大“大地之光·地蘊青疆”實踐團赴新疆庫爾勒市開展社會實踐
發布時間:2025-07-22 | 來源:地球科學學院 | 作者:姚夢竹 楊耀東 馬文龍 | 瀏覽量:
為引領青年大學生切身感受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加大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近日,中石大地球科學學院組建“大地之光·地蘊青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暨科學家精神宣講團,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圍繞“文化潤疆·科普支教報國行”主題開展了為期6天的科普支教和文化研學系列實踐活動。實踐團將“專業一流學科資源”與邊疆群眾科普需求有效對接,持續推進大中小一體化建設向縱深發展。
“這些課程太有趣了,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感覺收獲特別大。”7月5日,實踐團走進庫爾勒市第四中學,為當地師生開設地質科普與科學實驗課程,帶來了新奇的學習體驗。在“黑色黃金的億年密語——石油的生成”課程中,實踐團揭示了石油形成的奧秘,讓學生們對石油這一重要能源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天山脊脈?等高塑形記’——等高線地形圖模型制作”課程讓學生們親手搭建地形模型,掌握等地質高線的相關知識。“‘努力向學 蔚為國用’科學家精神宣講”課程通過講述科學家們的故事,激勵當地學生們樹立遠大理想。戶外實踐課程“‘天山凈泉引’——凈水裝置組裝實驗”幫助學生們直觀感受凈水的原理和過程,培養其動手能力和科學思維。系列課程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地質科學的魅力,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探索科學的窗口。
“我演的是一個捐獻物資的小女孩。通過這次體驗,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變得更濃了。”參演主題團課話劇的庫爾勒中學生說。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7月7日,實踐團采取線下宣講、線上直播的形式,通過真實歷史回溯、抗日英雄故事講述及話劇表演互動,為庫爾勒全體中學生開設了一堂“全面抗戰歷史記憶與精神傳承”主題團課。團課以“歷史縱深+地域特色”為脈絡,分為三個篇章展開。第一篇章聚焦全面抗戰歷程,講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事件;第二篇章以話劇形式講述新疆各族人民在全面抗戰中的貢獻;第三篇章連接歷史與當下,借當代新疆民族團結故事和“一帶一路”發展,詮釋各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
“這就是井架嗎?比課本上的圖片壯觀太多了!”剛到油田前線,庫爾勒第四中學的同學們就被矗立在戈壁上的井架深深吸引。7月8日,實踐團帶領中學生們走進當地油田生產一線開展研學,實地了解石油開采全過程。這不僅是對前期課堂上的地質科普知識的一次深化學習,更是了解“能源報國”含義的生動成長課。
“今天大哥哥、大姐姐們給我們上課,我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希望以后他們還能來。”7月9日,實踐團聯合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在庫爾勒市阿瓦提鄉阿克艾日克村開展“七下鄉村”活動,通過開設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地質科普宣講、科學趣味實驗、素質拓展活動等多樣化的課程,豐富了當地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加大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推廣力度。
在本次實踐活動的契機下,地球科學學院與庫爾勒市第四中學達成協議,雙方將共建思政育人基地暨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在思政教育與實踐共建等方面加強合作。
(編輯 王以靜、劉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