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襄盛典!中石大,為祖國加油!
發布時間:2025-09-03 | 來源:宣傳部 | 瀏覽量: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今日上午9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并檢閱部隊。
這次閱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新征程的首次閱兵,是人民軍隊奮進建軍百年的嶄新亮相,是偉大抗戰精神和偉大民族精神在新時代賡續傳承的重要體現,是堅持弘揚正確二戰史觀、堅決維護戰后國際秩序、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的鄭重宣示。
學校組織師生在學生活動中心、青年園、第三教學樓、第四教學樓等觀看紀念大會直播,校領導在主樓A1502會議室觀看直播。
高德利、徐春明、張來斌、付恒升、周學智、張明明、蔡建超、黃國勇、范媛、芮振華、薛亮、袁三一、李云濤、齊明、陳哲文、戴芊慧、賴達富、馬廣、孫一銘等師生代表在現場觀禮。108名師生志愿者參加紀念大會志愿服務工作。
紀念大會在中石大干部師生群體中引發熱烈反響。
黨委書記王同奇表示,這場承載著多個“首次”的紀念大會,飽含著對歷史的深情回望,展現著大國的昂揚氣象,更彰顯出我們守護和平的堅定決心,是一部鮮活的“思政教材”,以無數震撼人心的細節和穿越時空的強大精神力量,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錨定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坐標,讓我們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讀懂初心的重量、扛起強國的擔當。我們要把這部“教材”搬進課堂、融入育人全過程,讓青年學子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邏輯和“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強國邏輯,繼承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從歷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和前行的動力,扎根專業領域、服務國家需求,錘煉過硬本領、矢志勇毅前行,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我們要明確科技強國、能源報國的育人路徑,以閱兵中的“新質戰斗力”為導向,緊密對接國家戰略需求,積極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攻關,致力攻克關鍵“卡脖子”技術難題,培養更多兼具創新能力與攻堅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與力量。
校長金衍表示,紀念大會和閱兵盛典承載了厚重的民族記憶與奮進的時代精神,展現了國家由自立自強邁向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深刻詮釋了國家安全與發展的堅實根基。閱兵場上鋼鐵洪流奔涌向前,背后離不開強大的能源保障體系,作為一所能源特色鮮明、奮進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征程上的高校,我們必須勇擔強國使命,筑牢能源安全防線,積極布局能源前沿科技;同時以開放姿態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主動回應綠色低碳、氣候治理等全球議題,推動建立公平、包容、可持續的國際能源新秩序,為構建清潔美麗世界貢獻智慧和力量。邁向新征程,我們將以更高遠的站位、更開放的協同、更堅實的創新,持續優化學科布局,推進有組織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服務國家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以能源報國的實際行動,為強國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和科技保障,譜寫新時代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嶄新篇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德利表示,有幸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了2015年、2019年和2025年三次閱兵盛典,親身感受到了祖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科技創新實力的日新月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彰顯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的高度自信以及貢獻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的大國擔當。閱兵儀式氣勢磅礴,受閱官兵意氣風發,先進裝備和戰略重器振奮人心。希望青年學子繼承歷史榮光,樹立遠大志向,勤奮學習,不懈奮斗,錘煉過硬的意志品質和報國本領,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春明表示,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萬分激動、振奮人心。這次閱兵盛典是人民軍隊奮進建軍百年的嶄新亮相,海陸空方陣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無不勝的氣勢;東風、巨浪等戰略力量,是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尊嚴的戰略“王牌”;空中轟炸機、加油機、戰斗機展示了空中作戰力量的體系化發展和遠程打擊能力!更加令人激動的是無人機、激光炮等,既彰顯了國家的強大,也充分顯示出科學技術的強大力量。作為一名石油人,特別欣喜的是在現場也看到各類裝備使用的燃料更為清潔。能源報國,重任在肩。未來將繼續圍繞國家重大急需和能源安全新戰略開展科技攻關,為推動我國重油加工和清潔油品生產、推動煉油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為加強綠電、綠氫與新能源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更大貢獻。
原副校長付恒升表示,閱兵式上,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大量新型裝備首次亮相,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及無人裝備等首次對外展示,全方位彰顯了我國國防實力的跨越式發展。當功勛戰旗在長安街獵獵作響,更深刻地體悟到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8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仇敵愾、奮起反抗;今日,中國以新型裝備列陣、維和部隊受閱的姿態,彰顯出維護世界和平的主心骨擔當。培養擁護黨的領導、勇擔強國使命的時代新人,就是延續“中流砥柱”的力量。要把抗戰精神融入課堂教學,深入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世界和平的當代意義,培養學生全球視野與國際擔當,讓青年一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書寫屬于他們的輝煌篇章。
團委書記周學智表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不只是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緬懷在戰爭中犧牲的革命先輩,更是為了喚起全世界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共同參與到全球發展、安全、文明、治理之中來。最好的緬懷是傳承,我們應當與青年學子一道,把對革命先烈的追思、敬仰轉化為奮斗拼搏的動力,繼續弘揚抗戰精神,團結奮斗,在新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明明表示,陽光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坐在觀禮人群中,仿佛聽到80年前慶祝抗戰勝利的歡呼與今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鏗鏘步伐跨越時空交織。從抗戰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到今日民族復興征程中“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個人命運始終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歷史承載過去,也啟迪未來,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此次盛典為師生提供了一場“同學同研同講同行”的大思政課,而此次的觀禮也為上好思政課,給學生講好偉大抗戰精神、講好新時代的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提供了新鮮、豐盛的素材。
期刊社副主任蔡建超表示,有幸受邀現場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內心深受震撼。整齊劃一的受閱方陣、先進精良的武器裝備、昂揚奮進的精神風貌,生動展現了新時代我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令人心潮澎湃,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場莊嚴隆重的紀念活動,既是對抗戰英烈的深切緬懷,更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作為新時代的科技期刊工作者,將恪守學術使命,堅守初心,勇擔責任,積極引領學術創新,全力服務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副院長黃國勇表示,通過此次閱兵觀禮,深刻體會到“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重大意義。整齊劃一的受閱方隊,展現了人民軍隊的鋼鐵意志與卓越風采,彰顯了強大的紀律性與戰斗力。超聲速巡航導彈、無人偵查機、無人潛航器等先進武器裝備,彰顯了我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的堅定決心,是科技強軍的生動詮釋。作為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深刻認識到自主創新創造的重要性,后續工作中一定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以高水平科技創新為己任,力爭為國家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范媛表示,有幸到天安門廣場現場觀禮,感到十分激動,十分震撼,十分自豪!8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既要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訓,更要堅定“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新的征程,人工智能學院將堅持以“科研報國”為引領,聚焦能源行業智能化轉型需求,推動AI技術與石油石化場景深度融合,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培養更多“懂技術、有擔當”的復合型人才,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中石大力量!
石油工程學院教授芮振華表示,站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的現場,心潮澎湃,難以自已。鏗鏘有力的步伐、威嚴整齊的方陣、呼嘯而過的戰機,無不彰顯著國家的強盛與民族的尊嚴。作為一名歸國高校教師,既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歷史精神深深震撼,也更清醒地意識到,今日的和平與繁榮是一代代中國人以犧牲與奮斗換來的。這場盛典更加堅定了以科技報國、以教育育人的信念。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關乎國家“雙碳”目標與能源安全戰略。下一步將以國家需求為導向,攻堅CCUS核心技術,培養兼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為民族復興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石油工程學院教授薛亮表示,有幸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內心無比激動,親眼目睹長安街上三軍列陣、鐵甲生輝的盛大場景,震撼難以言表。回望歷史,更覺今日和平的來之不易;眺望未來,心燃鑄就輝煌的磅礴力量。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定將閱兵場上感受到的愛國熱情與奮斗精神融入課堂,將現代化裝備背后科技自立自強故事講給年輕一代。在能源科研崗位上,秉持閱兵將士的堅韌意志,勇擔能源報國使命,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智慧與力量。
地球物理學院教授袁三一表示,當第一個徒步方陣踏著正步走來,大地開始共振,那鏗鏘有力、整齊劃一的腳步聲直抵胸腔——這是歷史穿越時間的回響。眼前走過的更是一個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立體敘事。每一件智能化國產裝備都訴說著自主創新的艱辛與輝煌,訴說著無數科研工作者夜以繼日奮斗的故事,這與實驗室里攻克技術難題、在書齋中追尋理論創新何其相似。無論是強軍夢還是強國夢,都需要我們億萬個普通人“卓越追求”所匯聚成的磅礴力量,最終才能擎起民族復興的宏偉大廈。下一步將帶著這次體驗重新走進教室,未來的課堂不止有公式定理,還會有今天感受到的歷史脈動與時代精神。
安全與海洋工程學院教授李云濤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夠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倍感榮幸,也深受鼓舞。8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無數革命先烈在槍林彈雨中筑起的血肉長城,換來了如今的和平生活,“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永遠不能忘記這份用生命鑄就的歷史記憶。今天,看到所展示的尖端武器裝備,聯想到近現代史“落后就要挨打”,深知當前和平的來之不易,正是因為祖國的強大,才有了我們維護和平的堅實底氣。作為中石大的青年老師,要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己任,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做好本職工作,潛心育人,刻苦鉆研,用實際行動告慰先烈,為國家發展與和平穩定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齊明表示,當解放軍戰士鏗鏘有力的步伐聲由遠及近,當鐵流滾滾的裝備車隊駛過眼前,當一架架戰機以傲人之姿掠過天際,感到無比自豪。大學肩負著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的光榮使命,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深感責任重大,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將愛國情懷轉化為教書育人的實際行動,讓知識傳授帶有時代的溫度和家國的情懷,培養出“建時代之功,懷家國之思”的新一代青年,為建設能源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副教授陳哲文表示,這是一場綜合國力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整齊劃一的方陣、先進精良的裝備,彰顯的是國家日益強大的綜合實力與科技水平。作為一名中石大教師,立志培養能源領域未來建設者與接班人,必須將這種愛國熱情和自豪感融入教學科研中,激勵學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能源戰略需求緊密結合,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為解決國家能源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難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閱兵展示的是捍衛和平的力量,而我們的戰場在實驗室和講臺上。我們將以更大的干勁,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夯實能源基石。
理學院副教授戴芊慧表示,當先進的戰機呼嘯而過,當精準的導彈威嚴展示,當各類智能化裝備依次亮相,從這些大國重器之中,讀出了“自主創新”四個字的千鈞之重。我們為祖國的強大由衷自豪,也更堅定了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信念。愿盡己之能,與萬千教育工作者一道,堅守育人初心,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和專業本領的拔尖創新人才,努力續寫祖國更加輝煌的明天,不負偉大時代,不負腳下這片英雄的土地。
體育與人文藝術學院副教授賴達富表示,敢于亮劍又開放包容體現了中國人民的自信自強。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向世界宣告: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愛和平,有決心有信心捍衛民族尊嚴和維護祖國統一。
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博士研究生馬廣表示,這是對抗戰歷史的深情回望,是對革命先輩的莊嚴致敬,更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鏗鏘宣言。“觀史思今,倍感任重道遠;展望未來,更當奮楫爭先。”作為一名新能源領域的博士研究生,他深刻感受到個人理想與國家戰略發展緊密相連。新能源技術既是能源革命的重要引擎,也是國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愿將個人理想融入到國家能源發展大局,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地球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孫一銘表示,此前曾無數次在腦海中勾勒觀禮時的畫面,但當真正佇立在天安門城樓前,看著徒步方隊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如鋼鐵長城般向前推進,聽著那鏗鏘有力的腳步聲,仿佛是先輩們的心跳在歷史的長河中回響。作為一名石油學子,深知能源安全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市“青馬”學員,懂得青年信仰的力量;作為一名團學工作者,珍視肩上引領同伴的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明白“服務人民”的擔當。
志愿者代表李茂粟表示,2019年,在長安街上匯入國慶70周年群眾游行的洪流,在“艱苦奮斗”方陣中用腳步丈量祖國的輝煌變遷;2021年,在鳥巢與合唱團唱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歌聲里見證百年大黨的風華正茂;2022年,在延慶冬奧村與外國友人共繪冰墩墩,用熱忱與堅守為世界展現中國的活力與包容。今天,再一次站在天安門廣場,當激昂的旋律在廣場回蕩,歷史的厚重與當下的榮光在心中交織,震撼與激動難以言表。四次參與,四次蛻變成長;四份經歷,四重信念擔當。鐫刻著不屈與擔當的抗戰精神從未遠去,必將在我們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續奮斗中薪火永續、光耀千秋!
志愿者代表徐馳翀表示,很幸運能夠作為4265名志愿者之一,為這萬世矚目、萬眾期待的盛事貢獻屬于青年人的力量,很榮幸自己重大活動的志愿經歷又增加了新的、永生難忘的標簽。服務保障紀念大會就是青年人最好的“思政課”,在中山公園南門證件核驗崗的服務過程,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三種工作的轉變,以不同的工作模式完成多樣化的內容,平凡崗位也有無限光榮,雖不能親眼見證所有的盛況,但參與其中就已經滿是驕傲,忙碌和疲憊已經成為自豪和享受。持續兩個月的備戰,砥礪了初心,堅定了信念,將近20小時的正式上崗,這份責任與使命,是終身難忘的歷練,是新時代新青年挺膺擔當的生動寫照,中石大108名志愿者的默默堅守與辛勤付出,以實際行動書寫了學校志愿服務工作的嶄新篇章。
退役大學生代表張健宇表示,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觀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作為一名退役軍人,當看到徒步方隊整齊劃一的步伐、裝備方隊的先進武器裝備以及空中梯隊的雄鷹展翅,自己回憶起曾經服役的時光,如今看到軍隊的發展壯大,無比自豪。閱兵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承諾。我國必將以強大的實力守護和平,作為退役軍人,也將繼續傳承抗戰精神,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生代表陸富玉表示,個人與歷史的交匯,在9月3日這一天格外深刻。于小我而言,今天是生日;而放眼于世界,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觀看盛大的閱兵儀式無疑是一次震撼心靈的經歷,也是個人記憶與民族歷史難得一見的交匯點。“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今日許下愿望:盛世更加繁榮,以微薄之力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有擔當的一代新青年!
報國強國,重任在肩!中石大將牢記囑托,勇擔使命!致敬偉大勝利!祝福偉大祖國!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編輯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