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大克拉瑪依校區組織開展“天山礪志傳薪火 邊疆講臺譜華章”國情教育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5-05-17 | 來源:克拉瑪依校區 | 瀏覽量:
202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克拉瑪依油田勘探開發70周年,教育部批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建立10周年。七十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斗,譜寫了從荒原到綠洲、從邊陲到前沿的壯麗篇章;十年來,校區扎根邊疆、砥礪前行,見證了教育援疆的使命與榮光。為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傳承弘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援疆精神,5月10日至11日,中石大克拉瑪依校區組織開展“天山礪志傳薪火,邊疆講臺譜華章”國情教育實踐活動,以“溯源、礪志、篤行”為主線,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從山河變遷中汲取力量,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堅定育人初心,勇擔教育強國使命。校區援建銀齡教師,校本部教師代表,校區石油學院地質系黨支部、綜合辦合作發展部聯合黨支部、黨群紀檢聯合黨支部等160余位師生加入實踐團參加活動。
溯源精神根脈:從英雄之路到石油印記
10日上午,實踐團成員走進獨庫公路博物館。作為全國唯一一座以公路命名的博物館,館內陳列的文獻與影像生動再現了上世紀數萬名官兵奮戰十年、以血肉之軀鑿通天險的壯舉。實踐團成員駐足于“168名烈士永駐天山”的紀念墻前,聆聽講解員講述筑路戰士的動人故事,感悟“路是躺下的碑,碑是豎起的路”的赤誠信仰。這條縱貫天山脊梁的“英雄之路”,不僅成為實踐團成員理解“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援疆精神的第一課,更承載著“一里一忠魂”的愛國熱血。下午,實踐團深入獨山子泥火山地質遺跡區,實地參觀中國新疆第一口油井和獨山子第一套蒸餾釜遺址?!斑@口油井不僅是新疆工業化的起點,更見證了幾代石油人扎根戈壁、科技報國的初心。”石油學院地質系黨支部趙曉東現場講解了泥火山成因及其與油氣資源的關系,并回顧了新疆石油工業的百年歷程,幫助實踐團成員深刻領悟援疆精神中“開拓進取”的時代傳承。晚上,實踐團成員集體觀看大型沉浸式紅色實景演出《獨庫天路》,劇目以筑路官兵修筑獨庫公路的英勇事跡為背景,通過多媒體科技與舞美的結合,重現筑路官兵與幾代養路人用汗水、心血甚至生命修筑獨庫公路的崢嶸歲月。
扎根育人沃土:從戈壁拓荒到桃李滿疆
11日,實踐團奔赴校區天山綜合地質實習基地——天山北坡待甫僧森林公園,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在壯闊的自然課堂中感悟育人初心與地質精神的交融。趙曉東以天山為幕,為實踐團成員講授了一堂生動的微黨課。“天山不僅風景壯美,更蘊藏著典型的地質剖面,是天然的‘地質教科書’。但十年前,新疆尚未有成熟的地質實習基地。為了上好《綜合地質實習》這門地質學相關專業重要的必修課,地質系幾位教師歷時大半年跋涉七千余公里,踏遍準噶爾盆地周邊,篩選典型地質剖面。在新疆油田公司、援建銀齡教師的指導和支持下,學校最終于2018年在烏蘇市托斯臺村建成涵蓋九條實習剖面、數十個教學點的綜合地質實習基地?!壁w曉東介紹。“如今,這里不僅是學生的地質課堂,更成為了全國油田職工參觀學習的實訓基地。”趙曉東感慨道,“從戈壁‘拓荒’到桃李滿疆,基地建設的十年正是校區扎根邊疆、砥礪奮進的縮影?!?/p>
微黨課結束后,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鏗鏘誓言與巍峨山巒共鳴,凝聚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堅定信念。實踐團教師紛紛表示,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激昂的斗志、更加堅定的信念投身于教育事業中。華北電力大學援建教師駱小平動情地說道:“從獨庫公路十年貫通邊疆幸福路,到校區十年培育西部建設者,兩個‘十年’同樣意義非凡。作為支援西部教育的一員,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021級資源勘探學生黨員邸心光表示,獨庫公路是一代代建設者用青春與熱血鑄就的豐碑,而校區近十年的建設成果,也離不開廣大援建教師和銀齡教師的堅守和奉獻。作為學生黨員,自己定以前輩為榜樣,將青春扎根西部,讓理想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從獨庫公路、新疆第一口油井的歷史回望,到地質實習基地的十年拓荒圖景,實踐團成員在行走中觸摸邊疆發展的脈搏,在對話中凝聚教育報國的共識。未來,中石大克拉瑪依校區將進一步發揮實踐育人優勢,厚植育人沃土,為邊疆發展培育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棟梁之才,引導師生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新時代的奮進答卷。
(編輯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