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三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安全與海洋工程學院申報的《海洋鉆井井控風險識別及安全控制虛擬仿真實驗》獲批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實現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新的突破。該課程以“救人于水火、防患于未然、守護海洋鉆井安全”為使命,面向海洋油氣開發重大需求,將實際工程數據貫穿于海洋鉆井井控仿真場景,實現風險識別、應急控制、早期防控全流程的數據采集與智能分析,破解了“高風險、高成本、不可見、不可逆”海洋鉆井復雜系統工程人才培養難題。
課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張來斌領銜負責,殷啟帥、李云濤、劉方媛、朱益等骨干教師為核心,依托安全科學與工程國家“雙一流”學科,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等最新科研成果即時轉化為教學資源,實現了“科研成果反哺教學”,顯著提升了我國油氣安全領域卓越工程人才的實踐與創新能力。
課程堅持“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教學理念,打造“課前自學—課內實驗—課后總結”的閉環體系。課前,學生通過平臺提前熟悉海洋鉆井平臺環境與關鍵流程;課內,學生以現場鉆井工作人員(司鉆、副司鉆、鉗工、井架工、控壓工程師、回壓泵操作員等)的視角,在沉浸環境中完成自主探究實驗和進階式教育;課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教師在線答疑、即時測評,形成持續改進的數字化檔案。課前、課內、課后三者形成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實驗教學效果。課程創新采用進階闖關、角色扮演、人機交互、自由探索、場景仿真五種沉浸式教學方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安全逼真的虛擬環境中體驗真實海洋井控,提升應對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此次獲批充分彰顯了安全學科教師黨支部在人才培養主戰場的戰斗堡壘作用,集中展示了院士領銜、梯隊銜接、高水平科研與高水平教學互促共進的教師團隊風采。課程團隊將以此為契機,持續對標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深度對接“深海”戰略重大需求,加快構建更多場景化、智能化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新形態,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中石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