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戰略目標下甲烷管控工程科技發展路徑”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
7月25日,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牽頭的中國工程院重點咨詢項目“‘雙碳’戰略目標下甲烷管控工程科技發展路徑研究” 啟動會在北京陽光和怡塔里木酒店召開,經濟管理學院是項目子課題一“甲烷排放監測與核算技術體系”的依托單位。中國工程院胡文瑞院士、李根生院士、安徽理工大學袁亮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張來斌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副主任高瑞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金衍等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金衍校長代表主辦單位對參會專家表示歡迎,他指出,甲烷管控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抓手,也是我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領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在能源低碳轉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礎,本次聯合安徽理工大學、廈門大學等合作單位,構建“監測 - 減排 - 管控”全鏈條技術體系,為國家甲烷治理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項目負責人張來斌院士介紹了項目立項背景及總體框架。他強調,我國甲烷排放來源廣泛,亟需突破監測核算精度不足、減排技術經濟性瓶頸等問題。項目將通過三個課題協同攻關:一是建立甲烷排放監測與核算技術體系,整合“天地空”多源數據,形成適配我國國情的核算方法;二是構建減排與資源化利用集成技術體系,針對煤炭、油氣、農業等重點領域篩選成熟技術并編制推廣清單;三是創新技術路徑評估與綜合管控機制,結合碳市場機制提出差異化政策建議。會上,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研究方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王建良教授詳解了甲烷監測技術的現狀與突破方向,提出將研發跨尺度監測設備與數據融合平臺;安徽理工大學江丙友教授聚焦減排技術集成,計劃形成覆蓋能源、農業、廢物處置場景的技術圖譜;廈門大學張博教授則從經濟與政策維度,闡述了如何通過邊際成本分析優化減排路徑。
項目評審專家組組長胡文瑞院士擔任,成員由趙文智院士、李根生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副主任高瑞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金衍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曉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范英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特聘研究員、中國石油國家高端智庫研究中心原專職副主任呂建中等組成。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本項目課題設置合理、研究基礎雄厚、方向明確和重點突出,并為項目的開展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一是項目需強化技術針對性與系統性,覆蓋多排放源及能源全領域,構建跨尺度監測體系,明確減排路徑,聚焦經濟與體制機制,形成技術手冊與示范工程建議。二是項目應注重數據治理與技術預見,保障數據可靠全面,加強技術調研評估,預判發展趨勢,探索產業化路徑,平衡經濟與減排。三是項目可提升戰略高度與國際視野,銜接規劃與全球治理,推動技術升級為新動能,分領域落地政策,強化人才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