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學院舉辦第四期黨課講堂
6月5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舉辦第四期黨課講堂,特邀中央民族大學二級教授周瓊老師擔任主講,講座主題是《從“合一”到“共生”:中國生態文明思想的演變與當代實踐兼論高校師生的責任與擔當》。本次活動由管理科學與工程黨支部委員林綠主持,參會人員主要有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王建良、碳中和與能源創新發展黨支部書記武頌凱以及各支部黨員50余人,同時有來自復旦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師生10余人線上線下參與講座。
王建良對本次黨課講堂活動的主題進行了介紹,2025年6月5日是第54個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是“美麗中國我先行”,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展示全國各地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的實踐成果并倡議社會公眾積極行動,投身美麗中國建設。他強調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不僅深刻融入新時代治國理政總體布局,更是指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核心方略之一。
周瓊主講黨課,黨支部全體黨員集體學習。她提到,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乎子孫后代的千年基業。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農耕實踐與哲學思辨,孕育了獨特的生態智基,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核心理念,早已深深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血脈。中國生態文明思想從“天人合一”的樸素宇宙觀,演進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發展方略,這一躍變既彰顯了中華傳統智慧跨越時空的生命力,也深刻回應了工業文明轉型期的全球性生態困境。周瓊教授的黨課系統梳了生態文明思想的根基和起源、生態文明思想演變、當代生態文明實踐、高校師生的責任與擔當以及生態文明的未來五大方面。
周瓊在與師生深入交流時強調,面向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系統挖掘中華傳統生態哲學中的宇宙觀與倫理智慧,使之成為滋養現代文明的思想資源;同時需加速創新綠色技術治理路徑,破解發展瓶頸。在此進程中,高校師生作為理論傳播與實踐創新的關鍵力量,應深刻領悟生態文明從理念到實踐的演變邏輯,主動將可持續發展研究融入國家“雙碳”戰略布局,既要立足學科前沿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更需在日常生活中率先踐行低碳范式,以此實現知與行的深度互促,真正肩負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先鋒使命,為民族永續發展標注時代坐標。
主講人簡介:
周瓊,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二級教授、博導。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環境史研究中心主任、“三交史”數據庫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災害防御協會災害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林學會林業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從事環境史、災害史、災書文化、生態文明、邊疆生態安全等問題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出版著作6部,主環境史、生態文明史料12部,發表論文百余篇。研究成果獲省級社科成果一等獎、入選國家社科成果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