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芮振華,男,1981年9月出生,江蘇南京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二級教授,國家級領軍人才、碳捕集利用封存國際創新研究院院長、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碳中和綠色轉型與氣候變化”教席。研究方包括:CO2 地質利用(提高油氣采收率)與封存,油氣田開發,人工智能,大型數模軟件開發,化學劑研發與評價等。
郵箱: ruizh@cup.edu.cn
二、教育與工作經歷:
工作經歷:
2021.2-至今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教授
2018.2-2020.12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科學家
2011.12-2017.12 美國IPA能源研究部高級研究員
教育經歷:
2009.8-2011.12 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能源與采礦工程管理(跨學科)博士
2010.9-2011.12 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資本市場 碩士
2006.8-2009.5 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石油工程 碩士
2004.9-2007.1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碩士
2000.9-2004.7南京師范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 學士
三、主要學術兼職: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碳中和綠色轉型與氣候變化”教席主持人,2023-至今;
[2] 聯合國(UN)資源管理專家組成員,2018-至今;
[3] AIME, ASME, ASCE, IEEE, AIChE 聯合設立的工程界最高獎之一的胡佛總統勛章(Hoover Medal)的董事會董事,2020-2026;
[4] ASME-Journal of Energy Resource Technology期刊主編,2022-至今
[5] Engineering期刊(中國工程院主刊,10.1)能源與礦業工程學科執行主編,2024-至今
[6]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Carll, Lucas & Uren 獎委員會主席 2022-2023;
[7]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全球技術顧問委員,2012-至今;
[8]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杰出講師選拔委員會常任委員,2019-2021;
[9]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國際PF&C技術獎評委會主席,2018;
[10] 美國工程與技術專業認證委員會(ABET)石油工程認證專家,2018-至今;
[11]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海外評審專家,2018;
[12] 加拿大自然和工程科學研究理事會基金國際評委,2016;
[13] CCUS國際會議執行主席,2023-至今;
[14]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ATCE 年會主分學科召集人和分學科主席,2016;
[15] MIT A+B 平臺共同發起人兼組委會主席,2018-至今;
[16] ASME OPTC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陸上石油技術大會組委會共同技術主席,2020-至今;
[17] Offshore Technology Conference(OTC)國際海洋技術大會會議委員會委員,2019-至今;
[18]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Technology Conference(IPTC)國際石油技術會議委員會委員,2015;
[19] 北京能源協會碳中和研究分會副會長,2021-至今;
[20] 任10余個知名SCI期刊副主編或編委: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IF: 15.9)、Engineering(中國工程院主刊,IF: 12.8)、Energy(IF: 9)、石油勘探與開發、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PE Journal、SP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Petroleum Science等。
四、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項目:
[1]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二氧化碳提高油藏采收率與地質封存一體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 在研
[2]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項目(“111”引智計劃),二氧化碳提高油氣采收率與地質封存創新引智基地,在研
[3] 國家海外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支撐項目,頁巖油氣綠色高效開發與CO2地質封存一體化技術,在研
[4]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引進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頁巖油綠色高效開發一體化技術,在研
[5] 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項目, CO2提高油氣采收率與地質封存關鍵科學問題研究,結題
[6]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揭榜掛帥”攻關項目,致密砂巖氣藏CO2埋存與驅氣機理研究,在研
[7] 重質油全國重點實驗室碳中和聯合研究院自主基金項目,CO2提高采收率與地質封存、CO2驅油封存氣竄、CO2礦化封存、防腐蝕及地熱一體化技術,在研
[8]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技術開發項目,雙重介質蓄能增滲機理及關鍵參數測試, 結題
[9] 長慶油田2022年“賽馬制”科技項目, 超低滲透油藏百萬噸級CCUS地質工程地面一體化協同關鍵技術及效益評價研究, 在研
五、獲得主要獎勵
[1] 國家級領軍人才(入選兩項);
[2]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國際技術獎;
[3]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國際杰出服務貢獻獎;
[4]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杰出會員;
[5]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區域PF&C技術獎;
[5]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區域油氣可持續開發技術獎;
[6]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期刊編委 “精英” (Peer Apart) 獎;
[7]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杰出青年服務獎;
[8] Albert Nelson成就獎;
[9] Engineering期刊(中國工程院主刊)2020年度編委貢獻獎;
[10] 油氣行業未來領袖獎;
[11]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創新團隊獎;
[12] 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科技創新團隊獎;
[13] 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六、授權專利目錄
[1] 基于油氣井排采動態數據的綜合分析方法,CN 116579263 B
[2] 非常規油氣藏裂縫堵塞表皮系數及裂縫參數的反演方法,CN 116502553 B
[3] 基于壓裂液返排數據的頁巖油氣藏裂縫參數反演方法,CN 114169263 B
[4] 基于排采數據的頁巖油氣藏裂縫參數確定方法及裝置,CN 114818533 B
[5] 測量致密氣藏巖心滲透率的實驗方法,CN 115791565 B
[6] 一種利用二甲基醚輔助CO2驅實現稠油油藏高效開發的方法,CN201910857776.8
[7] 基于井點消除法的直井井位縫網一體化優化部署方法,CN 117709213 B
[8] 一種裂縫性油藏地質體CO2埋存評估方法及裝置,CN 114544463 B
七、代表性論文:
[1] Liu, Y., Hu, T., Rui, Z.*, et al., (2023).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Geothermal Energy Storage with CO2 Sequestration and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2] Liu, Y., & Rui, Z. * (2022). A storage-driven CO2 EOR for a net-zero emission target. Engineering, 18, 79-87.
[3] Liu, Y., Rui, Z. *, Yang, T., et al., (2022). Using propanol as an additive to CO2 for improving CO2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in oil reservoirs. Applied Energy, 311, 118640.
[4] Ma, M., Emami-Meybodi, H., Zhang, F., Rui, Z. *, (2024) Mass transport modelling of two partially miscible, multicomponent fluids in nanoporous media,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2400431
[5] Rui, Z., Qian, C., Liu, Y., et al., (2024).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2/CH4/H2S Mixtures in Calcite Nanopores with the Implications for CO2 Sequestration. SPE Journal.(05)1-15
[6] Hu, T., Chen, S., Rui, Z. *, (2024). Data-Driven Quantitative Study of Synergistic Effects on CCUS-EOR-A Case Study of Ultra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ENERGY & FUELS.(7).
[7] Rui, Z. *, Li, C., Peng, F., et al., (2017).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performance metrics for offshore oil and gas project.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39, 44-53.
[8] Rui, Z. *, Cui, K., Wang, X., et al., (2018). A quantitative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unconventional wel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66, 900-905.
[9] Rui, Z. *, Cui, K., Wang, X., et al., (2018).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performance of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in Nigeria: Technical and non-technical analyses. Energy, 158, 666-680.
[10] Jiang, J., Rui, Z. *, Hazlett, R., et al., (2019). An integrated technical-economic model for evaluating CO2 enhanced oil recovery development. Applied energy, 247, 1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