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外教社杯”北京高校青年人才國際勝任力大賽校選賽
暨第六屆大學生能源學術英語論壇通知
各位師生: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人才強國戰略,著力培養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勝任力、能有效參與全球治理的高水平青年人才。
一、活動簡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擬于2024年5-6月開展2025年第四屆“外教社杯”北京高校青年人才國際勝任力大賽校級選拔賽暨第六屆大學生能源學術英語論壇。
本次比賽由學校教務處、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指導,外國語學院主辦。本比賽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學生競賽清單》賽事。屆時將邀請校院領導及能源行業代表擔任嘉賓,同時各院系專家將組成跨專業評委團隊,共同打造展現中石大青年人才國際勝任力的精彩舞臺,助力雙碳目標實現,貢獻全球能源治理。
二、指導思想
新時代高等外語教育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加強青年人才的國際勝任力培養。“外教社杯”北京高校青年人才國際勝任力大賽旨在為青年學生營造針對國際議題的跨文化溝通環境,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幫助青年學生夯實外語語言技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全面提升青年人才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全球治理問題的能力,助力新時代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
三、參賽對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在讀本科生(母語非英語的在讀本科留學生可以參賽,每隊限1名),不限專業和年級均可參賽。
參賽團隊由3名本科生選手和1名指導教師組成,鼓勵不同學科的學生組隊參賽,不允許跨校組隊。
四、大賽主題:
參賽團隊圍繞大賽主題“Building Resili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選取一個分議題,題目自擬,需提出具體問題,進行議題分析,撰寫可行的解決方案或行動計劃,并通過提案和海報的形式進行展示。
分議題如下:
Building Resili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idst multiple global challeng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public health crises, building resilience is not only crucial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but also for strengthening risk resistance and adaptability. It is crucial to support countries and institutions in preventing, mitigating, and responding to crises, conflicts, natural disasters, epidemics, and climate, social, and economic shocks. Building resili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vital in the following subtopics: 1. Advancing economic resilience through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2. Enhancing health resilience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digital health solutions 3. Building urban resilience through smart infrastructure and risk governance 4. Fostering cultural resilience through cross-cultural exchange and digit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5. Strengthening social resilience through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clusive growth 6. Ensuring technology resilience through cybersecurity and data sovereignty |
五、賽制安排:
(一)初賽
1. 初賽形式:提案、海報、匯報視頻
1)提案創作基本要求
a. 根據議題,聚焦具體問題,結合相關學科視角,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或行動計劃;
b. 利用適當的研究方法或證據(如數據、研究結果、邏輯推理等)佐證自己的觀點;
c. 使用英語撰寫提案,文本采用Word格式,2000字以內(不含參考文獻);
d. 按照大賽組委會提供的提案模版(見附件)創作提案。
2)海報制作基本要求
a. 海報形式為學術海報,須展示提案的主要內容;
b. 海報中不得透露學校等信息;
c. 海報尺寸比例:90cm*120cm;
d. 海報版式:橫版和豎版均可;
e. 海報格式要求:PDF格式,大小不超過30M。
3)視頻錄制基本要求:
a. 指定團隊一名成員使用海報和PPT進行分議題闡釋匯報
b. 錄制時長8分鐘
c. PPT和匯報語言均為英文
4)作品提交方式及要求:
a. 加入學習通:所有參賽選手請加入學習通“第四屆國際勝任力大賽-能源學術英語論壇”(首頁-右上角-邀請碼82979583),接收后續通知;
b. 確定負責人:參賽團隊指定一位負責人于學習通提交參賽作品,作品命名為“隊伍名稱+負責人姓名+其他團隊成員姓名”
c. 最晚提交作品的時間:2025年 5月25日23:59
d. 評審時間:初賽結果將于3個工作日后公布, 請及時關注學習通通知。
2. 晉級比例
初賽評分前八名進入決賽
3. 初賽評分原則
評委從提案內容、海報制作、語言質量三個模塊對提案作品打分,采用百分制。
評分 模塊 |
評分細則 |
比例 |
提案 內容 |
· 與所選議題緊密相關,明確問題,有機結合學科知識,論證翔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 視角新穎,方法獨到,展現全球意識,體現中國智慧,有創新性和前瞻性。 |
40% |
海報 制作 |
· 主題鮮明,呈現提案要點,布局合理; · 有效利用各種呈現方式,可讀性強,整體美觀。 |
30% |
語言 質量 |
· 語言準確,靈活使用豐富多樣的詞匯和句式; · 邏輯合理,行文連貫。 |
30% |
(二)決賽
1. 決賽時間:2025年6月,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2. 決賽形式:提案展示、團隊問答和評委提問三個環節
1)提案展示
各團隊圍繞提交的初賽作品(提案及海報),借助海報進行展示,時間8分鐘。(團隊3名成員共同完成展示,每人發言時間不超過3分鐘)
2)團隊問答
團隊間互動問答,問答時間為3 分鐘。下一組對上一組提問(例,第二組提問第一組,第一組提問第八組)。針對提案展示內容,由展示團隊任意成員回答提問團隊的問題。
3)評委提問
評委提問時間為3分鐘(展示團隊任意成員作答)。
3. 出場順序
決賽之前抽簽決定每個團隊的出場順序,三名團隊成員均須到場。
4. 評分原則
評委從提案展示和問答環節兩個模塊打分,采用百分制。
評分 模塊 |
評分細則 |
比例 |
提案 展示 |
· 提案內容展現全球意識、核心價值觀以及為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采取行動的能力; · 有效使用海報,邏輯清晰,重點突出; · 語言準確、流暢,語音、語調自然,恰當使用身體語言。 |
70% |
問答 環節 |
· 能聽懂評委/其他團隊的提問,理解提問意圖; · 能快速、有效地組織應答語言,邏輯合理,回答具有說服力,表達力強。 |
30% |
六、獎項設置
大賽設置特等獎1組,一等獎2組,二等獎2組,三等獎3組,另設最佳提案獎1組,最佳海報獎1組,優秀獎和進取獎若干。
七、參賽須知
1. 所有參賽作品必須為參賽小組原創作品,嚴格遵守學術誠信和AI使用倫理,一經認定構成學術不端行為,將取消參賽資格。
2. 所有比賽環節不得透漏學校和姓名等個人信息,否則將取消參賽資格。與大賽有關的未盡事宜,大賽組委會秘書處將以大賽實施細則的方式另行通知。本屆大賽章程的最終解釋權歸大賽組委會所有。
附件:
提案創作模板
The proposal is expected to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ree main sections:
1. Introduction
? Provide relevant background to contextualize the issue and clearly define the problem to be addressed;
? State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in alignment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and potential impact of your proposal.
2. Proposal
? Clarify your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identify key stakeholders;
? Present feasible and specific solutions to the identified problem;
? Describe your research methods, justify your proposal with robust evidence (e.g., examples, statistics, case studies, testimonies, tables or figures);
? Anticipate possible obstacles and provide practical solutions to address them.
3. Conclusion
? Summarize the proposed strategies and their desired outcomes;
?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and originality of the proposal.
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外國語學院
202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