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全國古地理學與沉積學學術會議在中石大克拉瑪依校區召開
發布時間:2025-09-12 | 來源:克拉瑪依校區 | 瀏覽量:
近日,第十八屆全國古地理學與沉積學學術會議在中石大克拉瑪依校區召開。開幕式由中石大教授、《古地理學報》主編鮑志東主持,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巖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貴文教授、克拉瑪依校區副校長張紅艷、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工作處處長、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郭盛參加開幕式。
本次會議由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巖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國際古地理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alaeogeography)、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沉積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地層古生物專業委員會、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國際沉積地質學會(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主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油氣資源與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克拉瑪依分室、新疆油氣智能勘探與開發重點實驗室、新疆二氧化碳高效利用與封存重點實驗室、新疆礫巖油氣藏重點實驗室承辦,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西北大學、西南石油大學、長江大學等15家單位協辦。
本次大會以“邁進數智化時代的古地理學與沉積學”為主題,共有17個大會報告、15個專題分會場,200余場口頭報告、70余篇展板展示,共迎來近400位參會代表。會議聚焦新時期學科發展的新方向、新挑戰,深入探討了古地理學與沉積學在數智化時代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在該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如何更好服務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為能源礦產勘探開發、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提供數智化轉型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會議設置了“古地理學及沉積學研究新進展”“儲集層沉積控制與古地理研究新進展”“數智化技術在古地理學及沉積學研究中的應用”等多個核心模塊,涵蓋了古地理學及沉積學的各個方面,包括巖相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構造古地理、沉積學、層序地層學、遺跡學、儲層地質學、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以及綜合研究等。
本次大會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研究內容更加深入,從宏觀古地理重建到微觀沉積機理研究,體現了多尺度、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二是技術創新更加突出,數智化技術正在深刻改變傳統研究范式;三是應用導向更加明確,研究成果更加貼近國家能源戰略和資源需求;四是青年學者表現活躍,為學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會議同期,與會代表還進行了克拉瑪依校區紅山湖剖面及油砂山地質考察,就復雜沉積相及其形成機理展開討論。會間還舉辦了期刊審稿專家、編輯、作者座談會,《古地理學報》、《古地理學報》(英文版)(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石油與天然氣地質》、《石油勘探與開發》等多個期刊主編、審稿專家與學者零距離交流,助力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精準傳播與發表。
會議閉幕式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邵龍義主持。為激發青年學者的科研熱情,本次會議組織評選了優秀青年論文獎,共評選出了14篇優秀青年論文。閉幕式上,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博士生馬躍東作為青年優秀論文獎獲獎代表發言,克拉瑪依校區青年教師李欣作為青年論文獲獎者代表作大會學術報告。克拉瑪依校區教授謝慶賓為大會作總結致辭,他希望與會代表保持探索熱情,加強協作、凝聚共識,共同推動中國古地理學與沉積學在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實現更大跨越。
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交流近年來我國古地理學和沉積學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和進展,研討古地理學和沉積學的發展趨勢,更好地為能源礦產勘探開發、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及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和技術支持。經過多年發展,會議已成為中國沉積古地理學領域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專業學術會議,得到了國際沉積地質學會的大力支持,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參會,在地學界具有深遠影響。
(編輯 李煜)